配蜜环菌的营养是白糖吗?

蜜环菌

蜜环菌又名榛蘑。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口蘑料、蜜环菌属。

蜜环菌的子实体——榛蘑,是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食用菌,为东北三省的传统食品。野生蜜环菌在夏秋季多丛生或群生在针阔叶林中的潮湿枯木上;人工栽培利用段木、木屑、农作物秸杆等原料也能培育成功。

蜜环菌根据其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子实体和菌丝体两大部分。

子实体,即发育成熟的蜜环菌蘑菇,是它的繁殖器官。蜜环菌的子实体高约5~15厘米。菌盖肉质,扁半球形,逐渐平展,后下凹,直径约7~9厘米,表面蜜黄色与栗褐色,多布以毛状小鳞片,菌肉白色。菌柄细长圆柱形,浅褐色,稍部近白色,直径约0.5~2.2厘米,纤维质松软,后中空,基部常膨大。菌柄上部接近菌褶处有一较厚的菌环,膜质,松软,有时为双环,白色有暗色斑点。由于菌盖表面呈蜜黄色,菌柄上部有环,所以叫“蜜环菌”。菌褶与菌柄相连,呈贴生至延生,由近白色逐渐变为污白褐色,老时有锈色斑。孢子印无色或微具黄色,光滑,椭圆形或近卵圆形。

菌丝体是蜜环菌的营养器官,为极纤细的丝状体,肉眼难辨其形状。在着生蜜环菌菌索的树皮下,能见由大量菌丝组成的菌丝块或菌丝束,呈粉白色或乳白色。

菌索是菌丝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或生长后期发生的适应性变态,即菌丝体交织肉结组成绳索状的组织。菌索外层由菌丝分化形成较为紧密的外表皮组织,有一个尖端,色深,角质化,是一种休眠体。菌索在生长时可以发生波长约530微米的蓝绿荧光。菌索主要起运输营养、水分和氧气的作用,同时不断进行增殖、延伸和寻找新的营养源。

蜜环菌是一种有名的发光真菌,它的菌丝块和菌索的幼嫩部分或试管菌种,在黑暗处可发出星状或成片的绿白色荧光,在20~25℃的条件下发光最强。

蜜环菌不仅味道鲜美,经常食用,还能治疗夜盲症,促进眼明,医治人体皮肤干燥等症。而且蜜环菌还是另外的两种名贵中药天麻和猪苓生长发育中必不可的“伴侣”。

蜜环菌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真菌的一属,广布于北美北部和欧洲,主要见于硬木森林或针叶树混合林中。在适合的环境中蜜环菌可生活数百年,经鉴定有些个体可列入形体最大、寿命最长的生物体之列。蜜环菌属的种类自夏末至秋季形成子实体(蘑菇),各种的子实体外形相似,菌褶沿菌柄向下延伸一段距离,菌伞基部有1或2个菌环。颜色从白色至金色。多数种类生于地面,但少数种类,包括假蜜环菌则直接生于木上。蜜环菌可从受精的白色孢子萌发。孢子体萌发后形成菌丝,菌丝为分枝的丝状体,由细胞组成,菌丝聚集成索状的长束,称为根状菌索。根状菌索在地下生长,形成范围很大的网络,在土壤中蔓延,从朽木或活树的根上寻找营养。根状菌索分泌能消化食物的酶,消化的食物由菌丝的壁吸收。根状菌索藏于地下,能耐受极高和极低的温度,包括地面上的森林火灾。只要有适宜的森林生长条件,垫状的菌丝体可生长到惊人的大小。1922年在密歇根州上半岛克里斯特尔福尔斯附近的栎树混合林中,发现一个鳞茎蜜环菌的菌丝体,呈垫状生长。对采自该地区的一些蘑菇样本进行了遗传学测试,结果证明,所有这些蘑菇均由同一株地下的菌丝体生出,菌丝体蔓延的范围达15公顷以上。估计其总重量为10吨,按已知的生长率计算,其年龄至少有1500岁。同年晚些时侯,在华盛顿州西南部的亚当斯山鉴定了一株蜜环菌;估计其年龄在400~1000岁之间;其大小达607公顷左右,大大超过密歇根发现的鳞茎蜜环菌株。

对16-18岁的孩子使用应该没有什么影响。但建议还是在进行身体检查后,遵照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服用。

基本资料蜜环菌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真菌的一属,广布于北美北部和欧洲,主要见于硬木森林或针叶树混合林中。在适合的环境中蜜环菌可生活数百年,经鉴定有些个体可列入形体最大、寿命最长的生物体之列。蜜环菌属的种类自夏末至秋季形成子实体(蘑菇),各种的子实体外形相似,菌褶沿菌柄向下延伸一段距离,菌伞基部有1或2个菌环。颜色从白色至金色。多数种类生于地面,但少数种类,包括假蜜环菌则直接生于木上。蜜环菌可从受精的白色孢子萌发。孢子体萌发后形成菌丝,菌丝为分枝的丝状体,由细胞组成,菌丝聚集成索状的长束,称为根状菌索。根状菌索在地下生长,形成范围很大的网络,在土壤中蔓延,从朽木或活树的根上寻找营养。根状菌索分泌能消化食物的酶,消化的食物由菌丝的壁吸收。根状菌索藏于地下,能耐受极高和极低的温度,包括地面上的森林火灾。只要有适宜的森林生长条件,垫状的菌丝体可生长到惊人的大小。1922年在密歇根州上半岛克里斯特尔福尔斯附近的栎树混合林中,发现一个鳞茎蜜环菌的菌丝体,呈垫状生长。对采自该地区的一些蘑菇样本进行了遗传学测试,结果证明,所有这些蘑菇均由同一株地下的菌丝体生出,菌丝体蔓延的范围达15公顷以上。估计其总重量为10吨,按已知的生长率计算,其年龄至少有1500岁。同年晚些时候,在华盛顿州西南部的亚当斯山鉴定了一株蜜环菌;估计其年龄在400~1000岁之间;其大小达607公顷左右,大大超过密歇根发现的鳞茎蜜环菌株。形态特征蜜环菌根据其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子实体和菌丝体两大部分。即发育成熟的蜜环菌蘑菇,是它的繁殖器官。蜜环菌的子实体高约5~15厘米。菌盖肉质,扁半球形,逐渐平展,后下凹,直径约7~9厘米,表面蜜黄色与栗褐色,多布以毛状小鳞片,菌肉白色。菌柄细长圆柱形,浅褐色,稍部近白色,直径约0.5~2.2厘米,纤维质松软,后中空,基部常膨大。菌柄上部接近菌褶处有一较厚的菌环,膜质,松软,有时为双环,白色有暗色斑点。由于菌盖表面呈蜜黄色,菌柄上部有环,所以叫“蜜环菌”。菌褶与菌柄相连,呈贴生至延生,由近白色逐渐变为污白褐色,老时有锈色斑。孢子印无色或微具黄色,光滑,椭圆形或近卵圆形。菌丝体是蜜环菌的营养器官,为极纤细的丝状体,肉眼难辨其形状。在着生蜜环菌菌索的树皮下,能见由大量菌丝组成的菌丝块或菌丝束,呈粉白色或乳白色。菌索是菌丝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或生长后期发生的适应性变态,即菌丝体交织肉结组成绳索状的组织。菌索外层由菌丝分化形成较为紧密的外表皮组织,有一个尖端,色深,角质化,是一种休眠体。菌索在生长时可以发生波长约530微米的蓝绿荧光。菌索主要起运输营养、水分和氧气的作用[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同时不断进行增殖、延伸和寻找新的营养源。生态习性夏秋季在针叶或阔叶树等很多种树干基部、根部或倒木上丛生。常常引起很多树木的根腐病。菌丝体或菌丝索能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或生长后期发生的适应性变态。地理分布蜜环菌分布很广,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浙江、福建、广西、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均有。

生产技术蜜环菌菌丝体的培养有液体深层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方法。

深层发酵

工艺流程如下:试管斜面菌种培养(25℃下培养15天)→500ml摇瓶种子培养(24-26℃下振荡培养15天)→500ml摇瓶种子培养(24-26℃下振荡培养5-6天)→摇瓶种子培养(24-28℃下振荡培养3-4天)→种子罐种子培养(24-28℃下通气培养4-5天)→发酵培养(24-28℃下通气培养7-8天)→发酵液过滤,烘干菌丝体,压片,或将发酵液浓缩制成糖浆。

固体发酵法

斜面菌种培养、一二级摇瓶种子的培养法与深层发酵的基本相同。二级种子培养后,接入用玉米粉、麦麸等配制的固体发酵料中,适温下培养30天,将菌丝体洗净、烘干、压片。子实体的培育可用段木栽培。将栎属树木锯成0.7-1m的段木,在树皮上砍口至木质部。将人工培养的菌种或长有蜜环菌的朽木(菌材)碎片接入砍口内。挖30cm深的坑作为菌床。将段木铺入床底,用腐殖土和锯木屑填满空隙,然后撒一层菌种。如此层层铺放三四层,最后覆土,经常保持湿润。长江中下游地区3-4月播种,10月收获。不用段木,采用栽培过天麻的腐老菌材也可栽培蜜环菌。栽培过天麻一年以上的菌材逐层铺于培养床内约三四层,层间覆以疏松土壤或木屑,床面用草或土覆盖,经常保湿。春季建床,秋季可收菇。

栽培要点季节

蜜环菌材一年四季都可培养。但由于是野外进行培养,既要考虑蜜环菌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又要考虑与天麻收获播种期相吻合,同时要考虑尽量不与农活争劳,不与粮、油、茶、桑等作物争地,还要考虑菌材埋于土中其营养损耗后的补充问题,故天麻仿野生栽培所需的蜜环菌材培养季节,一般选择早春3-4月、夏6-7月、秋末10-11月。

场地

光照:蜜环菌丝(索)生长不需要直射阳光,但需要适宜的温度(过低休眠,过高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该温度只有通过散射光照强弱来调控。一般选择荫蔽度较好的地方(以三阳七阴为好)。如果其它条件都较为合适,只是光照过强的话,则可人为创造条件,比如套栽玉米、红苕等作物,利用其秆、蔓、茎、叶为其遮阳。透气:场地四周不要郁蔽度太大。如在阔叶林中培养,应选林边地带;如在种植高秆作物的行间套培,则应选较通风透气的田块,同时适当疏散高秆作物的脚叶和杂草等。水分:蜜环菌生长需要较重的水分,但又不能长期渍水。故场地应选在离水源较近、霉雨季节又不渍水的地方。土壤:应选择疏松、深厚、利水、偏酸、未施过化肥或人粪尿的土壤。实践证明,杂灌林间腐殖叶、土或砂质生荒土最好,种过玉米、红苕、小麦、油菜等作物的土壤为次,田园土为差。环境:要求无杂菌、无污染、无践踏。如松杉树林中,或堆积过松杉树干、树皮,以及生有杂菌的菇筒,或蚁、鼠类危害严重,或近期施用过化肥、人粪尿,或兽禽容易践踏等地方,都不适宜。

材料

1、树种要求除松、杉、柏、樟等有油脂芳香气味和木质太硬的树,一般树如杨、柳、桐、桃、梨、竹、桑的主干和枝条均可用,但以白花栎、桦果、板栗、野樱桃树为好。2、尺寸规格按栽培1平方米(窖)天麻计算,直径、长30cm段材32筒,拇指粗、长枝条。一般菌材两头蜜环菌生长茂密,菌棒适当短,在每1m2栽培面积中,可增加长大天麻的穴位;添加枝条,可提高天麻种的成活率,同时起到增加营养、疏松土壤、调剂土壤酸碱度的作用。

坑窖

1、坑窖深浅根据场地土壤利用水性和光照强弱决定。如土壤粘重、板结、荫蔽度大、地下水位高,则应浅培,实行半坑培或地面堆培。如果砂性质地,地下水位低,光照较强,则要深培,但又不能太深,一般摆放3层段材(枝条),2层在地面以下,一层在地面以上为宜,如果段材较细,则3层段材可在地面以下。2、坑窖宽窄根据栽培模式和套栽作物决定。例如,在1.6m一带的玉米地里或在1.6-2.0m宽的桑园里培材,培材坑宽约80cm,段材摆成双排式;如在1m宽的梯屯或作物地里培材,培材坑宽50cm,段材摆成单排式。

方法

1、一步培材法:即3-5月(或6-7月)用菌种培材,到秋季起控天麻时,用培养好的菌材(菌棒、菌枝)直接伴栽天麻。此法可采用活动菌床和固定菌床活动菌床两种形式。活动菌床培材方法:①先用0.1-0.2%多菌灵或3%石灰水溶液浸泡段材、枝条(30分钟左右),进行杀菌。待材料表面水干,即砍鱼鳞口。每筒段材砍二面口,每面砍口1-2个。②点播菌种时,先用小刀或起子将鱼鳞口掰开,然后将菌种分成手指头大的块状颗粒放入鱼鳞口中,菌种不能弄得太烂,也不可用力将菌种往鱼鳞口内按压。③摆放菌材时,按鱼鳞口的方向,正一节,倒一节,再正一节……往坑中平行单排或双排摆入一层已点菌种的段材,每节间隔2-3指宽。摆好第一层后,往每节间隔和坑内空隙处撒放一半枝条,然后在每节段材两头和枝条上面点播适量菌种,并盖一薄层栽培土,将段材和枝条刚好掩住。最后浇洒适量水,使段材、枝条和薄土均匀打湿。照此方法,往坑中摆放第二层菌材、枝条、菌种后,覆3cm左右栽培土,再浇洒少量水。最后盖栽培土,做成龟背形。固定菌床活动菌床形式培材,即底层采用固定菌床,上层采用活动菌床,培材方法:①将段材砍小鱼鳞口,每筒砍两面,每面砍3-4个口;②按固定活动菌床菌材排式摆放底层段材、枝条和菌种;③向坑窖内填充培养土,稍微盖过段材、枝条,然后浇洒清洁水,将段材、枝条、土壤打湿;④再按活动菌床方法,在其上摆入(上层)段材、枝条,点放菌种、浇水、盖土、遮物(盖土)。此法培材时间较长,发菌充分,但部分菌材、菌枝腐烂,菌索老化,并且伴栽天麻时,部分菌索因菌材翻动而损坏。2、两步培材法:即3-5月(或6-7月),先采用一步培材法,用菌种培材,到7-9月将已培养好的菌材(菌枝)作母枝,再加进一半新鲜段材、枝条,进行扩大培材。此时采用固定菌床法(只是不再点入菌种),将菌床建成播种天麻的固定播床。此法的优点:①先按前面要求的尺寸规格,将材料断筒、剁枝,并放入天麻蜜环菌生长素溶液中浸泡4小时以上,让其充分吸收水分和补充营养后,捞起沥干水滴,砍鱼鳞口,并往鱼鳞口内点放菌种。②然后按固定活动菌床菌材排式摆放底层段材、枝条,点放菌种,填充栽培土(以盖过段材、枝条为度),度浇洒适量清洁水。③再与底层段材对齐,摆放上层段材、枝条,并按图3菌种穴处点放菌种块和天麻尾部紧靠菌种块,以使枝条、麻种及早接菌。④在其上填充厚的栽培土,铺盖一层农用地膜,以便保温和防冬季雨雪水入坑烂麻。⑤最后,在地膜上面覆厚盖土(成龟背形)。⑥如冬季持续高温(10cm以下土温超过10℃),则应扒去盖土,揭开地膜,让其透气、降温,下雨前,再重新覆盖。如菌材、土壤严重干枯,则需浇洒适量水,使其保持轻微湿度。

怎么给蜜环菌进行菌种分离?

蜜环菌的菌种分离可采用组织分离、孢子分离(单孢、多孢)、菌索分离、基质分离及共生体(天麻)分离。

1.组织分离法组织分离法是利用蜜环菌的子实体菌肉组织作为材料而获得纯种的方法,是一种最简便的方法,也是野外采种较常用的方法。

选取生长良好,八成熟的子实体,以朵大,菇数较多,无病虫害的单菇作为分离材料。选好种菇之后,从菇柄中部剪下,放入无菌皿,放入无菌箱中,用75%的酒精消毒之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无菌吸水纸吸去表面的水分,从中间撕开,用无菌镊子夹取一小块菌肉组织放入平板培养基或斜面上,在25℃环境中培养5~7天,便可看到白色丝状菌丝长出,若无杂菌生长表明分离成功。

2.菌索分离有时蜜环菌的子实体不易获得,可以采用菌索来分离。这是蜜环菌菌种分离最常用的方法。分离前要选择生长健壮,粗而长,菌鞘表面黑里透红,且有光泽的菌索作为分离材料。

分离时,取一段(3~5cm)菌索置于无菌皿,放入无菌箱,用75%的酒精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2~3次,然后用无菌纸吸去表面水分,用无菌镊子去掉黑色的外皮层(菌鞘)。若菌索较细,也可以不去菌鞘,将其中白色菌髓部分,用无菌剪刀剪成2~3mm的小段,移植在培养基上保温培养,即可得到蜜环菌的菌种。

3.基质分离基质分离应选择菌棒表面菌索较多或菌棒的断面在夜间荧光较强的菌棒作为分离材料。

分离时截取菌棒0.5~1cm,去掉周围一层,放入无菌箱中,以0.1%升汞消毒,然后用无菌刀切成小块,移植在培养基上,保温培养,也可得到蜜环菌菌种。但这种方法若菌棒选择不好,污染较多,一般不常采用。

4.共生体分离选取个体较大,表面有许多蜜环菌菌索的白麻或箭麻作分离材料。分离时,将天麻置于干净的水中,清洗干净放入无菌箱中消毒冲洗之后,用无菌小刀取皮下组织一小块,移植在培养基上,保温培养即可。

5.孢子分离孢子分离时种用子实体的选择与组织分离相同,分离方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孢子弹射分离法此法是利用子实层能自动弹射出孢子的特性来收集分离孢子。根据不同的装置又分为三种。

①整菇插种法。将一株子实体经表面消毒后,插入孢子收集器内收集孢子,在无菌操作下,将孢子稀释成悬浮液,接入培养基培养即可。

②钓悬法。取新鲜蜜环菌子实体,消毒冲洗后,吸干表面水分,取菌盖或菌盖的一部分挂在钓子上。钓子的另一端挂在三角形瓶口,使分离材料悬挂在三角瓶内,勿使分离材料碰到瓶壁,瓶内装有PDA培养基。在25℃温度下培养24h,待成熟孢子落到培养基上后,再把三角瓶拿到无菌箱,取出菌盖,塞上棉塞,继续培养或把孢子转到试管中培养。

③贴附法。取一小块成熟的菌褶或小块菌盖,用溶化的无菌琼脂,贴附在斜面培养基的正上方(试管壁上)或培养皿皿盖上,经6~12h,待孢子落下后,把试管或培养皿中的培养基移到另一消毒过的斜面或培养皿中进行培养。

(2)菌褶涂抹法取成熟的子实体,切去菌柄基部,放入接种箱中进行表面消毒,用接种环插入两片菌褶之间,轻轻地抹过菌褶表面,然后用划线法涂抹于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即可。

(3)孢子印分离法取成熟的子实体经表面消毒,切去菌柄,菌褶向下,置于灭过菌的有色纸上,用通气钟罩罩上,在20~24℃室温下静置24h,大量孢子便落在灭过菌的纸上,形成孢子印。再从孢子印上挑取少量孢子,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培养。

(4)空中孢子捕捉法待蜜环菌的子实体成熟,大量孢子弹射时,子实体周围可形成“孢子云”,可在“孢子云”飘去的上方倒放琼脂平板,使孢子黏附其上,再盖上皿盖培养。

(5)单孢子分离方法从许多孢子中挑出单个孢子,一般需用单孢子分离器,如无单孢分离器,也可用以下方法获得单孢子。

①平板稀释法。挑取少许孢子放在无菌水中,充分振荡孢子悬浮液,然后吸取几滴孢子液于PDA培养基上,用无菌玻璃刮铲涂抹,经48~72h后,镜检平板背面,观察孢子萌发情况,并在单个孢子旁做好标志,继续培养到成小白点后,转接到斜面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②连续稀释法。用接种针挑取一定量的孢子,洗入10ml无菌水中摇匀,从中取出1ml孢子液,加入9ml无菌水中,以此类推。一直稀释到在低倍镜下一个视野内只有1~2个孢子时,用无菌注射器把孢子液滴到斜面上,每个斜面上滴1~2滴,使孢子液流下,保温培养。发现单个菌落时,立即转移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③毛细管法。用玻璃毛细管吸取稀释后的孢子悬浮液,滴在无菌培养皿盖壁上,点样的地方做好标志,点样后的培养皿盖在有琼脂培养基的底皿上。镜检后,确定液滴是单孢子者,做好标志,取一小块培养基,放在单孢液滴旁,轻轻推动接触液滴,注意不可盖上液滴,以免影响孢子发芽,待孢子萌发之后,鉴定是否为单核菌丝。

查看详细

蜜环菌的作用、是什么、用于什么人群?

1、蜜环菌的作用:蜜环菌对高血压、椎基底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引起眩晕的病人效果较好;对肢体麻木、失眠、耳鸣、中风后遗症等也有疗效。

2、是什么:蜜环菌(学名:(Vahl)P.Kumm.):属于伞菌目、蜜环菌属,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4-14厘米,淡土黄色、蜂蜜色至浅黄褐色。老后棕褐色,中部有平伏或直立的小鳞片,有时近光滑,边缘具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或稍带肉粉色,老后常出现暗褐色斑点。菌柄细长,圆柱形,稍弯曲,同菌盖色,纤维质,内部松软变至空心,基部稍膨大。菌环白色,生柄的上部,幼时常呈双层,松软,后期带奶油色。夏秋季在很多种针叶或阔叶树树干基部、根部或倒木上丛生。可食用,干后气味芳香,但略带苦味,食前须经处理,在针叶林中产量大。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 

3、人群:相应疾病人群。

4、培养方式:

蜜环菌菌丝体的培养有液体深层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方法。

深层发酵

工艺流程如下:试管斜面菌种培养(25℃下培养15天)→500毫升摇瓶种子培养(24-26℃下振荡培养15天)→500毫升摇瓶种子培养(24-26℃下振荡培养5-6天)→5000毫升摇瓶种子培养(24-28℃下振荡培养3-4天)→种子罐种子培养(24-28℃下通气培养4-5天)→发酵培养(24-28℃下通气培养7-8天)→发酵液过滤,烘干菌丝体,压片,或将发酵液浓缩制成糖浆。

固体发酵

斜面菌种培养、一二级摇瓶种子的培养法与深层发酵的基本相同。二级种子培养后,接入用玉米粉、麦麸等配制的固体发酵料中,适温下培养30天,将菌丝体洗净、烘干、压片。子实体的培育

可用段木栽培。将栎属树木锯成0.7-1米的段木,在树皮上砍口至木质部。将人工培养的菌种或长有蜜环菌的朽木(菌材)碎片接入砍口内。挖30厘米深的坑作为菌床。将段木铺入床底,用腐殖土和锯木屑填满空隙,然后撒-层菌种。如此层层铺放三四层,最后覆土7-10厘米,经常保持湿润。长江中下游地区3-4月播种,10月收获。

不用段木,采用栽培过天麻的腐老菌材也可栽培蜜环菌。栽培过天麻一年以上的菌材逐层铺于培养床内约三四层,层间覆以疏松土壤或木屑,床面用草或土覆盖,经常保湿。春季建床,秋季可收菇。

5、培养技术:

季节

蜜环菌材一年四季都可培养。但由于是野外进行培养,既要考虑蜜环菌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又要考虑与天麻收获播种期相吻合,同时要考虑尽量不与农活争劳,不与粮、油、茶、桑等作物争地,还要考虑菌材埋于土中其营养损耗后的补充问题,故天麻仿野生栽培所需的蜜环菌材培养季节,一般选择早春3-4月、夏6-7月、秋末10-11月。

光照

蜜环菌丝(索)生长不需要直射阳光,但需要适宜的温度(过低休眠,过高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该温度只有通过散射光照强弱来调控。一般选择荫蔽度较好的地方(以三阳七阴为好)。如果其它条件都较为合适,只是光照过强的话,则可人为创造条件,比如套栽玉米、红苕等作物,利用其秆、蔓、茎、叶为其遮阳。

透气

场地四周不要郁蔽度太大。如在阔叶林中培养,应选林边地带;如在种植高秆作物的行间套培,则应选较通风透气的田块,同时适当疏散高秆作物的脚叶和杂草等。

水分

蜜环菌生长需要较重的水分,但又不能长期渍水。故场地应选在离水源较近、霉雨季节又不渍水的地方。

土壤

应选择疏松、深厚、利水、偏酸、未施过化肥或人粪尿的土壤。实践证明,杂灌林间腐殖叶、土或砂质生荒土最好,种过玉米、红苕、小麦、油菜等作物的土壤为次,田园土为差。

环境

要求无杂菌、无污染、无践踏。如松杉树林中,或堆积过松杉树干、树皮,以及生有杂菌的菇筒,或蚁、鼠类危害严重,或近期施用过化肥、人粪尿,或兽禽容易践踏等地方,都不适宜。

材料

树种要求除松、杉、柏、樟等有油脂芳香气味和木质太硬的树,-般树如杨、柳、桐、桃、梨、竹、桑的主干和枝条均可用,但以白花栎、桦果、板栗、野樱桃树为好。

尺寸规格按栽培1平方米(窖)天麻计算,直径6-10厘米、长30厘米段材32筒,拇指粗、6-10厘米长枝条。一般菌材两头蜜环菌生长茂密,菌棒适当短,在每1平方米栽培面积中,可增加长大天麻的穴位;添加枝条,可提高天麻种的成活率,同时起到增加营养、疏松土壤、调剂土壤酸碱度的作用。

坑窖

1、坑窖深浅根据场地土壤利用水性和光照强弱决定。如土壤粘重、板结、荫蔽度大、地下水位高,则应浅培,实行半坑培或地面堆培。如果砂性质地,地下水位低,光照较强,则要深培,但又不能太深,-般摆放3层段材(枝条),2层在地面以下,-层在地面以上为宜,如果段材较细,则3层段材可在地面以下。

2、坑窖宽窄根据栽培模式和套栽作物决定。例如,在1.6米宽的玉米地里或在1.6-2.0米宽的桑园里培材,培材坑宽约80厘米,段材摆成双排式;如在1米宽的梯屯或作物地里培材,培材坑宽50厘米,段材摆成单排式。

方法

1、一步培材法:即3-5月(或6-7月)用菌种培材,到秋季起控天麻时,用培养好的菌材(菌棒、菌枝)直接伴栽天麻。此法可采用活动菌床和固定菌床+活动菌床两种形式。活动菌床培材方法:①先用0.1-0.2%多菌灵或3%石灰水溶液浸泡段材、枝条(30分钟左右),进行杀菌。待材料表面水干,即砍鱼鳞口。每筒段材砍二面口,每面砍口1-2个。②点播菌种时,先用小刀或起子将鱼鳞口掰开,然后将菌种分成手指头大的块状颗粒放入鱼鳞口中,菌种不能弄得太烂,也不可用力将菌种往鱼鳞口内按压。③摆放菌材时,按鱼鳞口的方向,正一节,倒一节,再正一节……往坑中平行单排或双排摆入-层已点菌种的段材,每节间隔2-3指宽。摆好第-层后,往每节间隔和坑内空隙处撒放一半枝条,然后在每节段材两头和枝条上面点播适量菌种,并盖-薄层栽培土,将段材和枝条刚好掩住。最后浇洒适量水,使段材、枝条和薄土均匀打湿。照此方法,往坑中摆放第二层菌材、枝条、菌种后,覆3厘米左右栽培土,再浇洒少量水。最后盖15-18厘米栽培土,做成龟背形。

固定菌床+活动菌床形式培材,即底层采用固定菌床,上层采用活动菌床,培材方法:①将段材砍小鱼鳞口,每筒砍两面,每面砍3-4个口;②按固定+活动菌床菌材排式摆放底层段材、枝条和菌种;③向坑窖内填充培养土,稍微盖过段材、枝条,然后浇洒清洁水,将段材、枝条、土壤打湿;④再按活动菌床方法,在其上摆入(上层)段材、枝条,点放菌种、浇水、盖土、遮物(盖土15-20厘米)。此法培材时间较长,发菌充分,但部分菌材、菌枝腐烂,菌索老化,并且伴栽天麻时,部分菌索因菌材翻动而损坏。

2、两步培材法:即3-5月(或6-7月),先采用-步培材法,用菌种培材,到7-9月将已培养好的菌材(菌枝)作母枝,再加进-半新鲜段材、枝条,进行扩大培材。此时采用固定菌床法(只是不再点入菌种),将菌床建成播种天麻的固定播床。此法的优点:①先按前面要求的尺寸规格,将材料断筒、剁枝,并放入天麻蜜环菌生长素溶液中浸泡4小时以上,让其充分吸收水分和补充营养后,捞起沥干水滴,砍鱼鳞口,并往鱼鳞口内点放菌种。②然后按固定+活动菌床菌材排式摆放底层段材、枝条,点放菌种,填充栽培土(以盖过段材、枝条为度),度浇洒适量清洁水。③再与底层段材对齐,摆放上层段材、枝条,并按图3菌种穴处点放菌种块和天麻尾部紧靠菌种块,以使枝条、麻种及早接菌。④在其上填充6-10厘米厚的栽培土,铺盖-层农用地膜,以便保温和防冬季雨雪水入坑烂麻。⑤最后,在地膜上面覆10-15厘米厚盖土(成龟背形)。⑥如冬季持续高温(10厘米以下土温超过10℃),则应扒去盖土,揭开地膜,让其透气、降温,下雨前,再重新覆盖。如菌材、土壤严重干枯,则需浇洒适量水,使其保持轻微湿度。

管理

保湿不管采用哪种培材方法,都必须浇足定植水、发菌水、催索水。所谓定植水,就是摆放段材、枝条前向坑窖内灌水,以窖内水分不能再渗为度。摆放段材、枝条时,每摆-层材料、掩-薄层土后,浇适量的清洁水,把材料和掩土浇湿,保证菌种块尽快定植成活。管理期间,务必适时浇足发菌水和催索水。①菌材入窖培养-段时间(冬春1个月左右,夏秋10-15天),菌种已经定植,开始发菌,此时需要扒去表层盖土,检查段材、枝条的水分情况。如果只是土壤有-定湿度,而段材、枝条表皮及两头干燥,或菌种变黑、松散,甚至干枯,菌丝萌发稀少,说明缺水严重,需要将整个窖面表土扒去微见材料,向窖内材料重浇水,再重新覆好。②过一段时间,一般点菌种处已部分长出菌索,此时需和前-样操作,重浇一次水。特别是夏季高温期,后“二道水”切切不可少,否则会出现“烧菌”或严重感染(主要是白癍病),直接影响菌材培养效果。

防害主要防白蚁危害。菌材培养后需经常查窖,如培材时间不长,白蚁刚刚进入窖内,危害较轻,可用50克敌敌畏,兑水25-50千克,配成药液,结合浇“发菌水”进行灌杀。培材时间较长,材料上已大部分布满菌丝,长出菌索,此时可将菌材(菌枝)翻出来,直接用敌敌畏喷杀,或入水池中闷杀后,移地再培。

纯化

在平面培养基上初分离出的菌种,经选择后再进行纯化培养以得到质量优趋的纯菌种,称作纯化(也叫提纯)。由于受分离方法、培养基质及菌株自身生活力、生长势、发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同菌株的生态特性、品质优劣上有-些变异,因而需要再次纯化培养。

菌种的纯化工作同样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当平面培养基上接种点处刚产生菌索分枝时,立即用接种铲选择其中生长势旺盛而幼嫩的菌索部分,截取3-4毫米小段,尽量少带培养基,尤其是培养基变红色时,应挑取升出培养基表面的菌索段,移入PDA斜面培养基试管中央,置于25℃条件下恒温培养,经几次提纯转接,菌种无杂,生长正常,即为纯化的蜜环菌母种。

查看详细

蜜环菌主治什么病为什么呢?

水本方蜜环菌的主要成分是蜜环菌,该菌种对治疗眩晕、脑供血不足、椎基底供血不足、美尼尔、耳石症等等有作用

蜜环菌能够提高大脑、颈椎基底血管的供血供氧能力,恢复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解决因供血供氧不足导致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

查看详细

蜜环菌怎样培育?

斜面菌种培养、一二级摇瓶种子的培养法与深层发酵的基本相同。二级种子培养后,接入用玉米粉、麦麸等配制的固体发酵料中,适温下培养30天,将菌丝体洗净、烘干、压片。蜜环菌

子实体的培育可用段木栽培。将栎属树木锯成0.7-1m的段木,在树皮上砍口至木质部。将人工培养的菌种或长有蜜环菌的朽木(菌材)碎片接入砍口内。挖30cm深的坑作为菌床。将段木铺入床底,用腐殖土和锯木屑填满空隙,然后撒一层菌种。如此层层铺放三四层,最后覆土,经常保持湿润。长江中下游地区3-4月播种,10月收获。不用段木,采用栽培过天麻的腐老菌材也可栽培蜜环菌。栽培过天麻一年以上的菌材逐层铺于培养床内约三四层,层间覆以疏松土壤或木屑,床面用草或土覆盖,经常保湿。春季建床,秋季可收菇。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5 热度: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