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风子膏的作用和功效

很多认为有了一个疥疮是有火了,实际上的认识是错误的,疥疮并不是简单地火,所以应该正确认识疥疮,疥疮是机体免疫力下降后细菌的感染,虽然疥疮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是很烦人,总想着要赶紧免受其带来的难受和痛苦,那么治疗疥疮良好的药物是什么呢,那就是大风子膏,所以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大风子膏是一种怎样的药物,认识一下大风子膏的作用和疗效。

大风子膏

大风子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风子膏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处方: 大风子肉2两,肉白矾2两,真轻粉1两,桕油6两。制法:上为末,将桕油溶化和匀。功能主治:一切疮疥、脓窠等疮。用法用量,涂患处。摘录 《疠疡机要》卷下,处方 大风子2两,真轻粉1两,枯矾1两[52石斛网www.52shihu.com],黄连2两,蛇床子2两,桕油6两。制法,上药各为末,另入大风子膏和匀,更入桕油,杵百余即成膏矣。功能主治,疮疥。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涂患处。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一,处方,大风子10个,木鳖子10个,硫黄3分,轻粉3分。功能主治:肺风并鼻。用法用量,上药捣成膏。不时以自己唾津调擦患处。

所以以后再遇见这种很难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这种中药大风子膏,不仅疗效好,而且,副作用也是很小的,也可以给小孩子放心使用的。

什么是大风子冰片的方剂

我们常可以从一些影视节目中听到这样一个词叫做组方,什么是组方呢?组方就是指在中药中,把一些草药配伍到一起组成了一种方剂,使得原本的中药发挥更专一有效的作用,并且降低毒性适宜人们的口感,这就是组方!在中药里这样的情况很常见,有一种中药叫做大风子,冰片也是中成药经常加入的辅助剂,那么什么是大风子冰片的方剂?

大风子冰片的方剂

大风子,中药名。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海南大风子的成熟种子。大风子分布于我国台湾、海南及云南等地;海南大风子分布于海南、广西等地。10-12月,当树上部分果实的果皮裂开时,即可全部采收,摊放至果肉软化,去皮,将种子洗净,晒干采集。大风子种子入药,味辛,性热。归肝、脾经。具有祛风燥湿,攻毒杀虫的功效,用于麻风,杨梅疮,疥癣,酒皶鼻,痤疮。

而冰片,又名片脑、桔片、艾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冰片脑、梅冰等,是由菊科艾纳香茎叶或樟科植物龙脑樟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并重结晶而得。亦有用松节油经一系列化学方法工艺而得。其可用于闭证神昏、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

什么是大风子冰片的方剂呢?南药《中草药学》:大风子,雄黄各30g,冰片或樟脑0.6g,熟石灰粉15g。共研细末,外撒。撒药前先用青凡木捣烂,也可用苦楝树皮或刺苋菜泡开水洗患处治水田皮炎。《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大风子油200两,麝香1分,冰片1两,硼酸10两。制法:将麝香、冰片研为细粉,与大风子油、硼酸混合均匀,装瓶重1两,封固。可以除风湿,润皮肤。主皮肤诸疮,粉刺疥癣,面部雀斑,白癜风,酒渣鼻。皮肤扁平苔癣。擦患处即可。

查看详细

什么是大风子冰片的方剂

我们常可以从一些影视节目中听到这样一个词叫做组方,什么是组方呢?组方就是指在中药中,把一些草药配伍到一起组成了一种方剂,使得原本的中药发挥更专一有效的作用,并且降低毒性适宜人们的口感,这就是组方!在中药里这样的情况很常见,有一种中药叫做大风子,冰片也是中成药经常加入的辅助剂,那么什么是大风子冰片的方剂?

大风子冰片的方剂

大风子,中药名。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海南大风子的成熟种子。大风子分布于我国台湾、海南及云南等地;海南大风子分布于海南、广西等地。10-12月,当树上部分果实的果皮裂开时,即可全部采收,摊放至果肉软化,去皮,将种子洗净,晒干采集。大风子种子入药,味辛,性热。归肝、脾经。具有祛风燥湿,攻毒杀虫的功效,用于麻风,杨梅疮,疥癣,酒皶鼻,痤疮。

而冰片,又名片脑、桔片、艾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冰片脑、梅冰等,是由菊科艾纳香茎叶或樟科植物龙脑樟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并重结晶而得。亦有用松节油经一系列化学方法工艺而得。其可用于闭证神昏、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

什么是大风子冰片的方剂呢?南药《中草药学》:大风子,雄黄各30g,冰片或樟脑0.6g,熟石灰粉15g。共研细末,外撒。撒药前先用青凡木捣烂,也可用苦楝树皮或刺苋菜泡开水洗患处治水田皮炎。《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大风子油200两,麝香1分,冰片1两,硼酸10两。制法:将麝香、冰片研为细粉,与大风子油、硼酸混合均匀,装瓶重1两,封固。可以除风湿,润皮肤。主皮肤诸疮,粉刺疥癣,面部雀斑,白癜风,酒渣鼻。皮肤扁平苔癣。擦患处即可。

查看详细

中药大风子的简介

中药大风子为大风子科植物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 (Merr.) Sleum. 的种子。夏季采取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去油。

别名:大枫子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辛、热,有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燥湿杀虫。用于疥疮,皮癣,麻风。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g。外用适量。本品有毒,易伤阴耗血、恶心呕吐,故服用时宜谨慎,且阴虚血热者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

1.大风丸(《医宗金鉴》)治各型麻

风:大枫子油30g,苦参(研末)90g,加酒少许,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粒,空腹温酒送下,并以苦参煎汤洗患处。方中大风子燥湿杀虫,为君药。

2.芦枫汤(《太平圣惠方》)治疥疮

藜芦、大风子、蛇床子、硫黄各20-30g,川椒8-10g,加水煎至3000毫升左右,用药液擦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约20分钟。方中大风子燥湿杀虫,为君药。

查看详细

大风子价格及其各种用处

对各种西方医学的承认,除了快速,不仅是病的表面处理,西方的药品副作用大,对肾功能和其他方面巨大危害,对西方医学而言,知道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治疗的传统中医疾病吃中医,虽然效果慢,但除病根,不损伤这一优势,身体尚好,对中草药的作用的了解,大风子价格及其各种用处有多少?

大风子价格

大风子价格在15-30元一公斤左右,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的成熟种子。4~6月采摘成热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晒干。味辛,性热,有大毒。分布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及东南亚其他地区。我国分布云南地区,台湾、广西有栽培。主产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也产我国云南、台湾、广西等地区。

煎服,多人丸散,生用刺激性大;炒炭存性外用或制成大风子霜内服,可减轻毒副反应,但其作用亦相应缓慢。用治麻风病、癞疾、皮肤疥癣、恶疮、梅毒。大风子烧存性,和麻油、轻粉研涂,仍以壳煎汤洗之又治杨梅恶疮。大风子:拣净杂质,筛去灰土,用时捣碎,或除去种皮,取净仁。大风子霜:取大风子净仁,碾如泥,或碾碎蒸透,用吸油纸多层包裹,压榨,去尽油,研细过筛。

归脾经、肝经、肾经。祛风燥湿、攻毒杀虫。属杀虫止痒药,临床主要用治瘤型麻风病。大风子油及其衍生物有刺激性,有一定毒副作用。主要有抑菌作用,尤以大风子油的脂肪酸钠盐抑菌作用较强。本品有毒,内服、外用常致恶心,呕吐,胸腹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溶血,肾炎,肝脂肪变性等病变。解救方法:洗胃,导泻,服活性炭。胸腹疼痛,可用镇痛剂,溶血可口服硫酸低铁及注射卡古地铁,必要时输血。

查看详细

大风子一般怎么鉴别

大风子略呈不规则卵圆形,或带3~4面形,稍有钝棱;长1~2.5cm,直径4~2cm。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较小一端有凹纹射出,全体有细的纵纹。种皮坚硬,内表面浅黄色至黄棕色,与外表面凹纹末端相应处有一棕色圆形环纹。那么大风子一般怎么鉴别呢?

性状鉴别:

(1)大风子种子略呈不规则卵圆形,或带3-4面形,稍有钝棱;长1-2.5cm,直径1-2cm。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较小一端有凹纹射出至种子1/3处,全体有细的纵纹。种皮坚硬,厚1.5-2mm,内表面浅黄色至黄棕色,与外表面凹纹末端相应处有一棕色圆形环纹。种仁外被红棕色或黑棕色薄膜,较小一端略皱缩,并有一环纹,与种皮内表面圆形环纹相吻合。胚乳肥大,乳白色至淡黄色,富油质;子叶2枚,浅黄色或黄棕色,心脏形;下接圆柱形胚根。气微,味淡,有油性。以个大、种仁饱满、色白、油足者为佳。

(2)海南大风子种子略呈四面体,一面隆起,三面稍平坦;长1-2cm,宽0.5-1cm。表面发黄白色至灰棕色,有多数隆起的纵脉纹,种脐位于种子的一端。种皮硬而脆,厚0.5mm,易碎。种仁不规则长卵形,外被暗紫褐色薄膜,具微细皱纹;胚乳黑棕色,子叶心脏形稍尖,色较浅。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

(1)泰国大风子种皮全为石细胞,外层2-3列类图形或多边形,排列不甚整齐,壁较厚,有孔沟,含少数草酸钙棱晶,直径约30μm;中层为较厚的长条状石细胞层,径向紧密排列,彼此重叠,长约200μm,宽14-20μm,胞腔呈线缝状,沟纹细密;内层为10余列切向排列的长条形或一端稍尖,另端稍膨大的石细胞,长60-180μm,直径12-24μm,胞腔稍大或呈线缝状,孔沟明显。种仁外侧为4-5列红棕色扁平细胞,其内为胚乳组织,内含脂肪油等物质。

(2)海南大风子全为石细胞,外层3-5列类圆形或类方形,壁厚薄不一,有的含草酸钙棱晶;中层为2列长条形石细胞,径向排列,两端稍尖,长60-150μm,直径20-30μm;内层为10余列石细胞,类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直径20-80μm,壁厚薄不一,有的含草酸钙棱晶,孔沟明显,排列较疏松。种仁外为3-5列含棕色色素的细胞,内为胚乳组织。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0-18 热度: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