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类害虫有怎样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6~55毫米,近圆桶形,黄褐色,前翅短,前足腿节下缘弯曲,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距1~2个或消失。卵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暗灰色。东方蝼蛄:成虫体长30~35毫米,近纺锤形[52石斛网www.52shihu.com],黑褐色,前胸背板卵圆形,中央有一暗红色心脏形凹斑。前足腿节下缘平直,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距3~4个。卵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为暗紫色。

为什么说蝼蛄是害虫?

生活在农村的小朋友,对蝼蛄一定不陌生,它常年生活在农田的地下,只有晚上才啃钻出地面来。它身体细长,头上有一对又细又长的触须,尾巴上还有一对尾须;翅膀很小,不注意不容易看到;最出奇的是那一对肥大的前脚,前面有锋利的扁齿,用来挖土和铲除障碍,蝼蛄就是靠它开掘出长长的地下隧道和“房间”的。蝼蛄喜欢吃各种农作物,几乎是“来者不拒”,各种粮食作物和蔬菜的根、茎、幼苗等,都是它的美食,它对农业的危害十分大。查看详细

蝼蛄有哪些天敌,它们又是怎样躲避天敌的?

鸟类是蝼蛄的天敌。

躲避天敌的方式是,平时穴居或生活在地下。夜间飞行活动和觅食。

另外蝼蛄外表颜色灰色或者黑色,便于伪装,躲避天敌。

蝼蛄,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西南地区)、蠹蚍(度比仔),东北称为拉拉蛄;亦称为剪柳仔(扒手的台语)。在四川被称为土狗子。为地下昆虫,体小型至大型,其中以短腹蝼蛄&Zhang,2011体型最小(体长<2厘米),以单刺蝼蛄,1874体型最大(体长>4厘米);分类上隶属于蟋蟀总科,独立为蝼蛄科。此类昆虫身体梭形,前足为特殊的开掘足,雌性缺产卵器,雄性外生殖结构简单,雌雄可通过翅脉识别(雄性覆翅具发声结构)。全世界蝼蛄科现生种类含2亚科6属110种,另有1化石亚科,含5化石属5化石种,我国仅有蝼蛄亚科蝼蛄属种类的分布,包含11种(含台湾分布2种,和)

身体呈黑褐色,上面长着层又短又有丝光的毛,体长约1。5~2英寸(4~5cm)。它短短的前腿长着铲形的脚爪,适于快速挖掘。蝼蛄的翅膀短而坚硬,能长距离飞行。

查看详细

蝼蛄怎么吃蝼蛄的吃法与做法?

蝼蛄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类维生素与多类矿物质。

蝼蛄性味咸寒。具有利水、通便的作用。治水肿、石淋、小便不利、病患、痈肿恶疮。气虚体弱和孕妇均忌服。

炒蝼蛄:

一、原料:

1。主料:活蝼蛄150克。

2。调料:料酒、精盐、酱油、葱花、姜末、素油。

二、制法:

1。将活的蝼蛄下沸水锅烫死,捞出去头、肢、内脏、翅,洗净待用。

2。油锅烧热,下葱花、姜末煸香,投入蝼蛄偏煸,烹入料酒,加入情盐、酱油,煸炒至蝼蛄熟而入味,就可以出锅。tips:蝼蛄富含营养价值又高的蛋白质,具有利水、通便的作用。《天华子本草》载““治恶疮、水肿、头面肿。”《玉揪药解》载“清利湿热,”可以治疗水病肿满喘促、小便不通等病。

查看详细

蝼蛄类害虫有什么生物学特性?

东方蝼蛄1年1代或2年1代(东北),在北京以成虫和有翅芽若虫越冬。每一卵室有卵30~60粒。成虫有护卵习性。若虫共6龄。昼伏夜出,21~23时为为害高峰期。

华北蝼蛄3年1代,以成虫和8龄以上的若虫在土中越冬,以8~9龄、12~13龄和成虫经过3年越冬。蝼蛄在一年中的活动情况,在北方地区大致可以分为下述6个阶段。

(1)冬季休眠

9月下旬~来年3月上、中旬,以成虫、若虫在深土层处(1~1。5米)越冬,1窝1头,头部向下,似僵死状态,越冬深度决定于冻土层的深度和地下水位的高度,即在地下水位之上和冻土层之下。

(2)春季苏醒

3~4月中旬未为苏醒阶段,清明后,进入表土层活动。这时华北蝼蛄洞顶隆起10厘米左右的新虚土隧道;东方蝼蛄隆起一小堆新虚土,这是这两种蝼蛄上升到地表的主要特征,也是春季调查虫口密度和挖洞灭虫的好时机。

(3)出窝迁移

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地表出现弯曲虚土隧道,这标志着蝼蛄已出窝为害。

(4)为害猖獗

(5)越夏产卵

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气炎热,若虫潜入30~40厘米以下的土中越夏。成虫已是交尾产卵末期。东方蝼蛄每头雌虫产卵30~60粒;华北蝼蛄产卵50~500多粒不等,一般为120~160粒左右。越夏产卵是人工挖窝毁卵和消灭若虫的良好时机。

(6)秋季为害

9月上旬至下旬,越夏的若虫和新羽化成虫继续取食为害,以积累营养准备越冬。

蝼蛄有较强的趋光性,嗜食有香甜味的腐烂有机质,喜马粪和湿润土壤,“蝼蛄跑湿不跑干”。盐碱地虫口多,黏土最少。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27 热度: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