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构树和构树有什么区别?

就是一个是灌木一个是乔木

小构树:落叶灌木。枝显着地伸长而呈蔓生,有乳汁。单叶互生

构树:落叶乔木,高达16米;树冠开张[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卵形至广卵形;树皮平滑

构树适合北方种植吗?

构树喜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也能生于水边,多生于石灰岩山地,也能在酸性土及中性土上生长;耐烟尘,抗大气污染力强。产中国南北各地。锡金、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日本、朝鲜也有,野生或栽培。构树分布于中国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地区,也见于越南、日本。适应性强,耐旱、耐瘠。常野生或栽于村庄附近的荒地、田园及沟旁。

因此构树适合在北方种植。

查看详细

杂交构树需要施肥吗?

杂交构树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历经十几年潜心研究并通过示范验证,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的优质树种。采用现代农业育种技术,通过太空搭载育种,杂交选育等手段培育出了中科1号、2号、3号杂交构树,杂交构树101,杂交构树201等树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对杂交构树完成了如下内容的研究:

1.通过对构树不同基因型耐盐生物学研究,包括生长特性、生态学特性和绿化园艺性状等,选育出具高耐盐、生长快、产量高、品种好的构树材料和株系;

2.通过对耐盐构树大量高效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包括外植体、培养基、培养条件、炼苗环境等的优化,确定大量快繁生产工艺,进行苗木繁殖;

3.

通过对滨海盐碱地构树低成本生态绿化种植技术研究,包括不同盐碱地、不同苗龄、不同季节的不同种植模式等的比较和试验示范,为耐盐构树“绿色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提供依据。

4.所培育的杂交构树可在年降雨量300mm以上、最低气温-25℃以内、含盐碱6‰以下的大面积边际土地上种植,当年成林,当年采收见效;

5.杂交构树含植物粗蛋白25%-32%而野生构树粗蛋白含量直达到18%-26%,杂交构树叶片肥厚较野生构树丰产。

6.杂交构树为无性良种组培育苗,可规模化发展深加工产业。

查看详细

构树的果实有什么药用价值吗?

构树全身都是宝。一是纤维长,可作为造纸原料加以发展。专家研究,1-2龄材纤维含率平均67.3%,韧皮纤维含率占皮总量69.7%,木纤维含率平均66.9%。两者均为造纸的优质材料,我国宣纸生产是以构树皮为主要原料。二是树叶富含高蛋白成分,是优质的畜禽饲料。构树叶蛋白质含量高达20-30%,其粗蛋白是大米、玉米的3倍,小麦的两倍,所含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也十分丰富,经科学加工制成全价饲料喂养畜禽,喂养增效达46%-108%。三是构树的果实富含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发展构树有利于推动我国制药业和饮料业的发展。基于这些功能,现阶段市场上也形成了不同的几个产业。首先是饲料,这个被应用得最为广泛,广西、湖北等省区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构树饲料产业规模,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是作为纸浆和纤维板原料被应用,各地均长期收购野生树皮与枝条,也向日本出口构树枝条。

查看详细

怎样把构树彻底铲除?

砍杂除灌可以把构树彻底铲除。

构树幼林地易生杂灌,影响林木生长,要想彻底铲除构树,砍杂除灌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每年要进行1~2次,还可以进行林地中耕除草和施肥。另外,要想彻底铲除散生和成龄老树,要进行适时截干更新,促其抽发枝条,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也便于采叶取皮。

构树具有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易繁殖、热量高、轮伐期短的特点。其根系浅,侧根分布很广,生长快,萌芽力和分蘖力强,耐修剪。抗污染性强。连根拔起也可以铲除构树。

构树彻底铲除的其他方法:

三氯吡氧乙酸(盖灌能)属内吸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由植物的叶面和根系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到全株,造成其根、茎、叶畸形,储藏物质耗尽,维管束被栓塞或破裂,植株逐渐死亡。禾本科作物对它具有耐药性。

查看详细

构树是什么?

()

(蓝开敏)

学名:(L.)Vent.。又称楮树。桑科,构树属(该属约5种,分布于东亚。中国5种,产长城以南)。落叶乔木,高达16米。有乳汁。小枝及树皮纤维发达、坚韧。叶互生,叶缘粗锯齿,2~3裂或不裂,上面粗糙有毛,下面密生柔毛;叶柄长2.5~8厘米;托叶侧生,脱落。花单性异株,雄花序为下垂葇荑花序,雌花序头状。聚花果球形,径约3厘米,肉质,砖红色,有光泽,内含多数小核果。产中国黄河流域及以南地区。低山习见。喜光。适应性强,既耐干冷及湿热气候,又耐干旱瘠薄,也能生于河边低湿地。多生于石灰岩山地,但酸性或中性土壤也能生长。速生。萌芽性强。可用种子、分蘖及压条繁殖。韧皮纤维色泽洁白,含纤维素36.4%,纤维长5.5~11毫米,是制造高级纸的原料。木材黄白至淡黄褐色,纹理斜,轻软,易干燥,不耐久,供制器具及作包装材料、薪炭材用。果可食用及入药。树液能治癣。叶可作饲料。抗烟性强,可作工矿区绿化树种。

关君蔚(1918~)

(印嘉祐)

中国现代水土保持专家。辽宁省沈阳市人,满族。1918年5月23日生。194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农林学校,获技术士学位。1942~1951年先后在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科和河北农学院森林系任副教授。1952年以来任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系、水土保持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1956~1966年曾兼任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并任林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被选为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

1949年以来,关君蔚参加了石洪的治理工作,依据实践探索到的石洪发生、发展规律,建立了石洪观测站,进行观测预报石洪的研究工作。证实了石洪不仅可以治理,而且还能预见、预测和预报的理论。他总结的“石洪的运动规律及其防治途径的研究”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1979年发表的《我国的防护林的林种和体系》论文,提出在中国建立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理论。

他主编了《水土保持学》(1961年)、《水土保持原理》(1964年)等教材,著有《水土保持原理》(1986年)专著,在报、刊上发表论文及科普文章40余篇。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8 热度: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