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瓜的原产地是哪?

据考古材料记载,亚洲的中国、泰国,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非洲的埃及,都曾出土过石器时代的葫芦化石。早在近一万年前,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经生长着葫芦植物。据浙江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的考古发现,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开始种植葫芦,而用葫芦作为盛水的用具则要早于陶器和青铜器。在以后的岁月里,人们对葫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它的利用也愈来愈广泛,如用它制成乐器,作为养虫的器具,甚至用模具套制出多种多样的高级艺术品——葫芦器。这些都说明,葫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植物,不是从外国引进的;当然,也没有材料说明,葫芦是由我国传到外国的。

瓠瓜,为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蔓性草本。瓠瓜幼果味清淡,品质柔嫩,适于煮食。在河北一带的某些地区,"瓠瓜"专指西葫芦,"瓠子"则用来专指瓠瓜。中国古时以其老熟干燥果壳作容器,也作药用。《诗经》中已有记载。瓠瓜是可消肿结、润肌肤的药用瓜菜。中国自古就有栽培,嫩果可供食用,老后不能食用[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是民间夏令常吃的佳肴。相对其他果蔬,营养价值较低。其食用部分为嫩果。瓠瓜品质细嫩柔软,稍有甜味,去皮后全可食用。可炒食或煨汤。瓠瓜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南方栽培普遍,近几年北方也开始引种栽培。

过去有人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印度与非洲。但据考古材料记载,亚洲的中国、泰国,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非洲的埃及,都曾出土过石器时代的葫芦化石。早在近一万年前,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经生长着葫芦植物。据浙江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的考古发现,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开始种植葫芦,而用葫芦作为盛水的用具则要早于陶器和青铜器。在以后的岁月里,人们对葫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它的利用也愈来愈广泛,如用它制成乐器,作为养虫的器具,甚至用模具套制出多种多样的高级艺术品——葫芦器。这些都说明,葫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植物,不是从外国引进的;当然,也没有材料说明,葫芦是由我国传到外国的。

原产地墨西哥和中美洲

天庭,太上老君用它装仙丹,所以呀是天上

葫芦瓜跟西葫芦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西葫芦原产北美洲南部,中国于19世纪中叶开始从欧洲引入栽培,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欧、美洲最为普遍。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西葫芦( L.)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有棱沟。叶柄粗壮,被短刚毛;叶片质硬,挺立,三角形,弯缺半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颜色较浅,叶脉两面均有糙毛。

葫芦瓜指瓠瓜,为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蔓性草本。瓠瓜幼果味清淡,品质柔嫩,适于煮食。在河北一带的某些地区,“瓠瓜”专指西葫芦,“瓠子”则用来专指瓠瓜。中国古时以其老熟干燥果壳作容器,也作药用。

扩展资料

西葫芦卷须稍粗壮。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梗粗壮,有棱角,被黄褐色短刚毛;花萼裂片线状披针形;花冠黄色,顶端锐尖;雄蕊花丝长15毫米,花药靠合。

瓠瓜根系发达,茎为蔓性,长可达3~4米,分枝性强。单叶,互生,叶片呈心脏形,上面有茸毛。雌雄异花同株。有时也产生两性花,但所结的果实常为畸形果,无食用价值。瓠瓜为浅根系,侧根发达,主要分布在表土20厘米内。

查看详细

有哪几种葫芦瓜不能吃?

葫芦瓜分为甜瓠瓜和苦瓠瓜,甜瓠瓜可放心食用,但苦瓠瓜不能食用。它含有一种植物毒素,且毒素加热后也不易被破坏,误食后可引起食物中毒。

误食苦瓠瓜数小时后,轻度中毒者会出现口干、头昏、恶心、乏力、嗜睡的症状;重度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脱水、便带脓血等,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

警示指出,苦瓠瓜与甜瓠瓜在外形上不好鉴别,但许多苦瓠瓜的形状像白炽灯泡。有些外表凸凹不平,含有碱糖甙毒素,具有黄连般的苦味。此外,市民在食用瓠瓜前应用舌尖舔尝有无苦味,若有苦味不能食用。一旦发生恶心、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接受治疗。

葫芦瓜的功效与作用

1、提高免疫:葫芦瓜含蛋白质、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其含有的维生素C还能促进人体内抗体的合成,从而提高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2、降低血糖:葫芦瓜可分离出两种胰蛋白酶抑制剂,这种抑制剂能够对胰蛋白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3、预防癌症:葫芦瓜中的胡萝卜素含量是比较高的,人体食用后可阻止体内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减少癌细胞的形成,起到降低癌症病发的几率。

4、润肠通便:葫芦瓜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如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这些物质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水解,但可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

查看详细

如何切葫芦瓜?

经过彻底的泡洗后,先竖着切开,掏出里面的瓜瓤和种子,然后扣过来切成薄片。

在切薄片的时候手指要紧靠在西葫芦上,左手用刀要垂直。

注:买西葫芦要买嫩的西葫芦,嫩的西葫芦的瓤是能吃的,所以不要买老的西葫芦。

葫芦瓜,学名瓠瓜,为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蔓性草本。瓠瓜幼果味清淡,品质柔嫩,适于煮食。在河北一带的某些地区,“瓠瓜”专指西葫芦,“瓠子”则用来专指瓠瓜。中国古时以其老熟干燥果壳作容器,也作药用。

查看详细

葫芦瓜种植技术是怎样的?

葫芦瓜(瓠瓜)种植技术:

栽培环境

种皮较厚,发芽较慢。为使主蔓早生侧蔓,多生雌花,当主蔓生出4~6节后,即可将主蔓的顶芽摘去。也可用植物激素处理,促使主蔓早生雌花,提早结果。瓠瓜对肥料及水分要求较高,要施足基肥,并多次追施速效氮肥。不耐涝、旱,在多雨地区要注意排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溉。栽培季节瓠瓜一般春季播种,夏季收获。在保护地中栽培,可适当提早或延后。

种植方式

瓠瓜可在终霜前露地直播,或在保护地中育苗后再定植。播种前,种子需要处理。需浸种24-48小时,然后播种,每亩地用种量为250克。瓠瓜苗期的管理同春黄瓜相同。可参照黄瓜育苗技术。

播种育苗

用温床育苗。2月底至3月上旬播种,每hm2用种量3.75kg(667m2用量0.25kg)。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15min,然后放入25~30℃的恒温下催芽,待芽出齐后播人营养钵中。苗期要保温防寒,通风透光,保持土壤干湿得当。苗龄约30~35d。定植前10d左右进行低温炼苗。

整地施肥

选择富含腐殖质的油沙土作栽培田,该田要求2~3年未种过瓜类作物。前茬收获后及时深翻20~25cm,并施足基肥,每hm2施腐熟有机肥~(667m2施2000~),人粪尿~(667m2施1000~)或饼肥1500~(667m2施100~125kg),过磷酸钙300~400kg(667m2施20~30kg)。定植前10d按畦高20~25cm、畦宽100cm,沟宽50cm作畦,然后铺地膜待栽。

定植株距0.67米,挖穴栽单苗,浇水定根。翻耕前用克芜踪除草1次,整好地后再喷丁草胺1次,然后才进行移植。

植株调整:瓠瓜可分为搭架或不搭架栽培,地爬不搭架需压蔓,以防风害、搭架的,当苗长到30厘米高时,用2~3米的长竹竿设立人字架,约在1.3米处交叉,为了便于侧蔓攀缘和人工分层绑蔓,需横架2~3条。随着秧苗的生长,将蔓数次绑在支架上,并使其分布均匀。瓠瓜主要由子蔓、孙蔓结瓜,故应进行植株调整,常实行2~3次摘心,促使子蔓及孙蔓发生。如果喷洒2次,连续着生的节数更多,雄花的发生大大减少。

肥水管理

瓠瓜生长势较其他瓜类弱,生长期短,结果集中,除施基肥外,还要追肥灌水。追肥宜薄施勤施。在定植成活和摘心后、果实膨大期分别施1次肥。开始采收后分期追肥1~2次,促使后熟瓜生长。瓠瓜需水较多,应及时浇水,结果期间天旱可1~2天浇1次水,但如果雨水多时,应及时排水防涝。

追肥依据地力,结合浇水进行,一般移植后6天每667平方米施豆麸浸液15千克、生物磷1.5千克、生物钾1.5千克,混合粪水淋施,每隔7~10天淋施1次,种植后10-15天进行插竿搭架。整枝打杈,摘心。去老叶,调节空间,使其通风透光。在植株具4~6片真叶时,叶面喷施2次1.5-6的乙烯利,可使雌花早日形成和增多,提高产量。

查看详细

夏天吃葫芦瓜有什么好处?

1、清热利水,减肥润肤

葫芦瓜的学名叫做「瓠瓜」,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食用历史。中医评价它性情平和,不寒不凉也不热,具有「清热利水、止渴除烦、通淋散结」等功效。

尤其是它的利水消肿表现出色,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消肿结、润肌肤的药用瓜菜。《食物本草》说它「主利大汤,润泽肌肤」;现代营养学研究显示,葫芦瓜含水量高达95%。所以,吃葫芦瓜可以加快代谢,增加尿液排出,从而有利于减肥、润肤。

2、降血糖

糖尿病人吃什么都要顾忌甜(糖),面对西瓜的多汁诱惑,其浓厚的甜味让糖友畏惧。吃葫芦瓜完全不必担心:一方面,它本身的含糖量非常低,其糖分转化率较低,只表现为淡甜口感。

另一方面,科学研究表明,葫芦瓜含有2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控制胰蛋白酶使之不能很好完成消化,从而有利于「降血糖」。

从这两点来说,葫芦瓜特别适合高血糖人群食用。

3、抗癌防癌

葫芦瓜含蛋白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这些都是提高人体免疫力必需的营养成分。

其中,每100克鲜葫芦瓜约含维生素C10—15毫克,并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能够很好帮助人体对抗病毒的侵袭,起到抗癌防癌的作用。因此,男女老少都适合吃葫芦瓜。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0-14 热度: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