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身上携带的病毒靠什么传播?

科学家已在近200种蝙蝠身上发现超过4100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超过500多种。蝙蝠传播病毒主要有以下途径:

1、蝙蝠直接叮咬或抓伤传播。

2、吸入蝙蝠呼出的带有大量病毒的气溶胶而感染。

3、食肉动物或人捕食带毒蝙蝠造成感染。

4、通过蝙蝠吃过的水果等染毒食物进行传播。

5、蚊子、虱子及蜱虫等与蝙蝠有关的寄生虫进行传播。

蝙蝠具有超强携带病毒能力,只是物种进化的自然选择结果,并非蝙蝠的过错。蝙蝠一般也不会直接将病毒传播给人类,而是先传播一些与之接触的野生动物,如果子狸、竹鼠等,通过这些病毒的中间宿主,最终才会传播到人类身上。

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来源于蝙蝠的其他冠状病毒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研究人员推测蝙蝠也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其实在此之前,科学家已经确认SARS冠状病毒和M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正是蝙蝠。

扩展资料

蝙蝠可以携带埃博拉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但它们并不会因此而生病,这是为什么呢?据新华网报道,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蝙蝠自身不会生病的原因是蝙蝠体内一个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

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细胞·宿主与微生物》上的研究显示,蝙蝠体内一个被称为“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使蝙蝠刚好能够抵御疾病[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却不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蝙蝠为了与其携带的病原体达成平衡,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抑制某些通道的能力。

研究人员称,这一通道被削弱却并未失去功能,表明蝙蝠可以对防御病毒的水平进行微调,有效却不过分地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

如果能加强蝙蝠与病毒之间关系的研究,将对蝙蝠携带的病毒的防控,以及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吸血蝙蝠和犬科动物一样,是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只不过因为狂犬病毒首先在犬类动物首先发现命名。所以吸血蝙蝠也是传染源。而蚊子不过是乙型脑炎病毒的中间宿主,病毒在人体内复制,病毒只在其体内暂时生存,但不能复制,可以通过叮咬再传播给人,所以是传播途径。

被蝙蝠咬了,身体会有什么状况?

蝙蝠“让人欢喜让人忧”

在人们的印象中,蝙蝠总是和恐怖、狰狞联系在一起。在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蝙蝠往往以吸血和吃人的形象出现,导致人们对其产生厌恶的情绪和感觉。“文艺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导,使人们对蝙蝠产生了负面的印象,其实蝙蝠是一种有益的动物。”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一位姓程的研究员接受江南时报记者采访时打消了记者的疑惑。

据程先生介绍,一种名为叶口蝠的蝙蝠唾液中含有一种名为纤维蛋白溶酶的物质,能够溶解血栓,如果把它用来治疗心脏病,病人的血液循环会立即恢复正常,可以使突发心肌梗塞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使人体受到的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记者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到,据去年12月墨西哥《健康》杂志报道,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科学家做了三个不同的试验,分别把叶口蝠唾液注入到人、兔子和蝙蝠的血液中,结果发现,人的血栓在几分钟之内就被溶化了,随后兔子的血栓也被溶化了,只有蝙蝠的血栓未被溶化。

那么,蝙蝠身上到底有没有携带病毒呢?南京农业大学动医学院的这位专家向记者介绍说,捕食昆虫减少蚊患的蝙蝠,对人类而言是有益的动物,扮演着平衡生态的角色,但蝙蝠身上确实至少带有14种可传染人类或动物的病毒,包括狂犬病、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汉塔”病毒等,尤其是尼帕病毒,感染上的人50%以上都会死亡。蝙蝠身上带有病毒,近年已证实至少爆发过两次突发性传染病,一次是在澳大利亚,亨德拉病毒先由蝙蝠传给马,再传给人;另一次是在马来西亚,尼帕病毒由蝙蝠传给猪,再传给人。蝙蝠近年来已被证实是一些重要动物源传染病病毒病原(既可以感染人又可以感染动物)的自然宿主,而这些被病毒感染的蝙蝠基本不会出现临床症状。

但是,科学家们目前只在菊头蝠属的4个种里发现了SARS病毒抗体和基因,其他种属尚未检测到类似病毒。

蝙蝠伤人案例各有不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关于蝙蝠伤人的报道时有见诸媒体。

据深圳媒体报道,今年6月10日早晨,深圳龙岗打工者小李一觉醒来,当其脱下身上的白T恤衫时,只见背部血迹斑斑,还有一只毛茸茸、黑糊糊的蝙蝠粘在上面,床上的凉席上也是一摊血,同样躺着一只死蝙蝠。工友告诉小李,他背上还有些红点。小李生怕蝙蝠趴在他背上吸血,同时也担心蝙蝠可能会携带有传染性的病菌,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于是赶紧前往医院就医。虽然有关专家的解释让小李暂时打消了顾虑,但被蝙蝠咬伤仍让其难以释怀。

今年初,美国一位15岁名叫珍娜·吉斯的女孩因精神恍惚而到医院就诊,但仅凭这一症状,医生一时难以作出确定的诊断。两天之后,吉斯觉得站立不稳,开始恶心和呕吐。她再次就医,而这次看的是神经专家。吉斯对医生说,她感觉疲劳,浑身无力,左手有刺痛和麻木的感觉。她说她的左手食指在一个月前曾被一只蝙蝠咬伤过,当时鲜血一下涌了出来,还出现了一个小伤口。当时她只当是破了点皮,简单包扎了一下,并未及时就医。直到出现上述症状,家人才有点心急,赶紧上医院就诊。最后,她被诊断为狂犬病,虽然,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她所患的狂犬病就是被蝙蝠咬过所致。最后医生及时采取一种“鸡尾疗法”,才使这个15岁美国女孩死里逃生。

专家称莫对蝙蝠开杀戒

“华先生等居民的担心,其实毫无必要。”南京农业大学动医学院的程研究员说。

据其介绍,目前盘踞在一些居民家中的蝙蝠,一般来说不会对人产生危害。他告诉记者,在前年的非典时期,有很多市民曾经向他们咨询过有关蝙蝠携带病毒的问题,很多人担心蝙蝠会不会传染非典,有的市民也问过如何处理飞进家中的蝙蝠。“我们每天都在向他们解释,其实蝙蝠是否能传染病毒目前还没有定论,不用太过紧张,而且蝙蝠传染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全世界都有蝙蝠,如果真的会传染的话,为什么SARS只在某些地区高密度暴发呢。再退一步说,即使蝙蝠传染,研究也表明只是果蝠有传染的可能,而果蝠只有南方才有,北方不可能出现,市民们现在普遍看到的蝙蝠叫做蝠翼,对人没有任何危害性,所以不要轻易去伤害它们。”这位专家说。

“近来一些蝙蝠飞进居民家里,是因为进入秋季天气变冷,蝙蝠飞入房间以求避寒,所以大家不要莫名地担心和紧张。”江苏省疾控中心的一位人士昨天也对前来采访的本报记者说,到目前为止,南京还没有发现被蝙蝠咬伤而导致病发的病例;而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兽医学院的资料也表明,迄今也无任何的动物因为被蝙蝠咬过而病发的情况出现。蝙蝠一般对人体没有危害,但为防止被咬伤或传染到其身上的寄生虫、病毒,最好不要徒手接触。

据专家介绍,今夏在居民家中出现的蝙蝠,可能是和现在的环境有关。今年以来,由于南京大面积的城市建设,环境遭到一定程度地污染,导致蚊子等虫增多,从生物链的角度而言,蝙蝠的增多是必然之势,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蝙蝠在内的一些野生动物携带各种病毒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正常现象。包括菊头蝠在内的食虫蝙蝠是很多农、林业害虫的重要天敌,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切不可因为此项研究结果的公布而对蝙蝠开杀戒。蝙蝠数量少了,蚊子携带的登革热等流行病暴发的可能性便会大大增加。

“蝙蝠对人类是有益的,我们应注意自觉保护它们。”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都如是说。

相关链接

蝙蝠携带类似SARS病毒

新华网湖北频道9月30日电中国科学院科学家联合美国、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SARS病毒动物溯源研究中取得新突破,研究调查表明,蝙蝠携带有类SARS的病毒。这一研究成果在9月29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

研究小组负责人、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30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科学家只在菊头蝠属的4个种里发现了SARS病毒抗体和基因,其他种属尚未检测到类似病毒。病毒须进行复杂的遗传变异才能跨种传播,虽然蝙蝠类SARS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同源性达92%,但目前在蝙蝠体内检测到的类SARS病毒还不会直接感染人类。

石正丽研究员和动物研究专家张树义研究员等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在研究中注意到,蝙蝠近年来已被证实是一些重要动物源传染病病毒(既可以感染人又可以感染动物)的自然宿主,而被病毒感染的蝙蝠基本不出现临床症状。从2004年3月开始,联合研究小组在广西、广东、湖北和天津四个地区采集3个科6个属9个种共408只蝙蝠的血清、咽拭子和肛拭子样本。在武汉的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澳大利亚吉朗的动物健康研究室同时对这些样本进行了SARS病毒抗体和基因的检测,结果在菊头蝠属的4个种里发现了病毒抗体和基因,其中大耳菊头蝠显示70%以上的抗体阳性率。

石正丽研究员说,包括蝙蝠在内的野生动物携带各种病毒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正常现象。包括菊头蝠在内的食虫蝙蝠是很多农林业害虫的重要天敌,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切不可对蝙蝠开杀戒。

蝙蝠唾液提取物可能入药

一项可能治疗卒中的新研究使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受到鼓舞。这种可能有效的治疗物质最初是从吸血蝙蝠的唾液中提取的。

吸血蝙蝠的唾液被称为(DSPA)。DSPA可选定并破坏血块。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医院的医师说:“当吸血蝙蝠咬人时,蝙蝠会分泌这种强效溶血块(溶解纤维蛋白的)物质,使被咬者的血液始终保持流动,以供给蝙蝠吸食。”

当1个血块或1串血块阻断了对大脑的供血时,会导致局部缺血性脑卒中。然而,惟一获得FDA批准的卒中治疗,却仅仅应用于一小部分患者,因为这种治疗必须在卒中发作的3个小时内进行。另外,这种治疗在某些动物研究中已经显示可促进脑细胞死亡。根据这项新研究,DSPA比目前的疗法更具潜力。研究人员将DSPA或目前被FDA批准的治疗药物注射于鼠大脑中,然后记录了脑细胞的存活情况。

研究人员发现,DSPA比目前的治疗方法引起较少的脑细胞死亡。正当研究人员受到这些研究结果的鼓舞时,美国卒中学会咨询委员会的医师说:“该项研究仅限于未发生卒中的鼠,而且重点只在研究DSPA的毒性。”这种治疗方法是否会得到证明在改善卒中转归上的安全有效,仍需要进一步地试验研究

为了防万一,要打狂犬疫苗

参考资料:tech。sina。com。。。。。百度快照

查看详细

蝙蝠和老鼠是近亲吗快?

不是。

老鼠是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蝙蝠是翼手目动物,两种动物不属于同目,所以不是近亲。

老鼠是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适应性强,分布广,种类多,据统计,全世界有鼠类大约480种。主要特点是身体呈锥形、无犬齿,门齿发达,无齿根,终生生长,常见啮物以磨短。

翼手目是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蝙蝠类前肢十分发达,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别长,并由它一层薄而多毛的,从指骨末端至肱骨、体侧、后肢及尾巴之间的柔软而坚韧的皮膜,形成蝙蝠独特的飞行器官—翼手。

扩展资料

始新世的蝙蝠翼膜已经与现代类型相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翼手目可能起源于类似食虫目的最原始的真兽类。

曾经有一些学说认为翼手目的两个亚目有不同的进化线路:大蝙蝠亚目()与灵长目亲缘非常近,小蝙蝠亚目()与食虫目亲缘近。但以目前从DNA的分析认为,蝙蝠的两个亚目是从同一个来源所演化而来。甚至发现,有些小翼手亚目的蝙蝠的血缘更亲近于某些大翼手目的蝙蝠,因此重新将与狐蝠科较近的类群分类成阴翼手亚目,而与蝙蝠科较近的类群则为阳翼手亚目。并且相信两个亚目都是从会飞行的共同祖先演化而来。

翼手目的动物在四肢和尾之间覆盖着薄而坚韧的翼膜可以像鸟一样鼓翼飞行,这一点是其他任何哺乳动物所不具备的,为了适应飞行生活,翼手目动物进化出了一些其他类群所不具备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特化伸长的指骨和链接其间的皮质翼膜,前肢拇指和后肢各趾均具爪可以抓握,胸骨进化出了类似鸟类的龙骨突,以利胸肌着生,拥有发达的听力等。

作为哺乳动物中唯一能飞的动物,蝙蝠的新陈代谢非常快,这对机体产生各种各样的损伤,如活性氧、DNA复制错误等。但蝙蝠的寿命却很长,有些种类的蝙蝠的寿命可以超过40年。研究表明,蝙蝠基因组里面有更多有关基因修复的基因,并且表达量远远高于其他哺乳动物。这些DNA修复基因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所以虽然蝙蝠携带很多致命病毒,但是病毒的复制在蝙蝠的体内是被严重抑制的。

蝙蝠是多种人类病毒的源头,如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的原型病毒、MERS的原型病毒、2019新型冠状病毒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蝙蝠

查看详细

老鼠偷油变成蝙蝠吗?

我写这些纯中国的思想,发前人今人所未发,自是复兴中华文化第一功臣,自然不在话下。由于中华文化的底子太浓太厚,许多主题,实在一次无法只做一道菜,实在可以“黄鱼两吃”“黄鱼三吃”,以蝙蝠为例,还可毫不重复,别立主题,再谈它一次。蝙蝠长得像老鼠,老祖宗们闹不清楚它,叫它“老鼠”、“地鼠”、“天鼠”、“飞鼠”。传说蝙蝠是老鼠吃了巴豆以后变的,所以名字难免鼠来鼠去。因为蝙蝠夜里飞,又叫它“夜燕”。蝙蝠停飞时候,翅膀伏下来,所以又叫“伏翼”或“服翼”。蝙蝠的造形,不讨人喜欢。虽然除了“吸血蝙蝠”()外,蝙蝠吃害虫,对人未尝没好处,但中国人外国人都不喜欢它。中国人除了用做“五福(蝠)临门”的图案外,总是把它抓来当药吃,用这种东西治一种怪病--“小儿惊痫”。方法是把蝙蝠煮了,做出“小儿慢惊返魂丹”,《医学集成》里说“小儿惊痫,用入蜇蝙蝠”和药,《圣惠方》里说“小儿慢惊返魂丹,治小儿慢惊及天吊(引右一竖到中间)夜啼,用蝙蝠”和药。妙用就在此。这种治小孩子夜里哭闹的妙用,老祖宗意犹未足,老祖宗看到蝙蝠夜里飞来飞去,通行无阻,深信这种小东西一定眼力奇佳,若把蝙蝠化为药材,一定可以有益于人的眼力,这种“以眼还眼”的思想模型,是中国“物之生克哲学”的重要基础。“物之生克哲学”的特色是:甲物的特性,可以代换到有对应关系的乙物身上。比如说:杀狗的,狗就追他(“屠狗者,狗逐之”);杀牛的,牛就顶他(“屠牛者,牛触之”),为什么?因为“物类相感”。“物类相感”的极致,就被打“大可用药”的主意。于是,看到啄木鸟的“牙”那么行,中国人就相信吃啄木鸟可以治牙病;看到牛鹿之类的生殖器那么行,就相信吃它们的“鞭”可以壮阳。同理类推,看到蝙蝠夜里飞得又快又不撞墙,就相信蝙蝠的屎大有营养。于是蝙蝠的大便,便变成中药的“夜明砂”,给眼睛不好的人大服特服,希望能从别人的排泄里,大开眼界,愈我光明。中国人的眼力真可怜!中国人把那么多的希望寄托在蝙蝠身上,竟不知蝙蝠的视觉,本是一塌糊涂的。蝙蝠可以蒙住眼睛,仍旧照飞不误,蝙蝠是靠雷达式的耳朵和皮肤感觉飞行的。这种情形,洋鬼子看得仔细得多。十七世纪的英文里,形容人的眼力不行,就说“像中午的蝙蝠一样瞎”(n);后来发现不止中午才瞎,就改为“像蝙蝠一样瞎”()。在洋鬼子眼中,他们也错把蝙蝠当成老鼠一类而叫做“飞鼠”(),但他们绝不发生“物之生克哲学”而将蝙蝠屎当眼药。他们观察入微,所以可以少吃大便。在蝙蝠身上,中国文化表现观察力的粗疏,还可以进一步讨论。我举一篇古文做例子。七步成诗,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曹植,曾写过一篇《蝙蝠赋》。曹植不喜欢蝙蝠,他在这篇赋里,把蝙蝠丑八怪骂了又骂,他一开始就感叹:“吁!何奸气生兹蝙蝠!”(翻成新诗人的表达法,就是:“天啊!什么样的奸邪之气,才生出您这种坏东西来啊!”)曹植接著表示,蝙蝠虽然能飞,可是长得不像鸟,所以“不容毛群,斥逐羽族”,被爱惜羽毛的鸟类给赶出来。《蝙蝠赋》写到这里,观察得都别有天地,但到最后,说蝙蝠“巢不哺毂(车为一鸟,我猜通繁体谷字?),空不乳子”,却观察得大错特错。曹植不知道:蝙蝠不是别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哺乳动物啊!蝙蝠是唯一能飞的哺乳动物,它在动物学上属于“哺乳纲”的翼手类,但它能飞的特性又酷似“鸟纲”中的飞禽,这种“两头都像”的模样,使蝙蝠进了西方的寓言。《伊索寓言》里有一则《蝙蝠和黄鼠狼》,记一只蝙蝠掉到地上,被黄鼠狼逮到,蝙蝠大叫饶命,黄鼠狼说本狐仙可饶您,但是本狐仙恨鸟,您是鸟,故不饶。蝙蝠力辩自己不是鸟,而是老鼠,最后被放掉了;不久它又掉到地上,被另一只恨老鼠的黄鼠狼逮到,历史又重演,不过它这次力辩自己是鸟,不是老鼠,最后又被放掉了。另一则寓言是《鸟兽和蝙蝠》,记鸟兽双方大战,互有胜负,蝙蝠依违其间,老是投靠在胜利者的一方,向鸟说它是鸟,向兽说它是兽。最后鸟兽双方议和,真相穿帮了,不但“不容毛群,斥逐羽族”,而且“不容兽群,斥逐哺乳类之族”了,从此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活动,只好昼伏夜出了。

查看详细

蝙蝠身上携带了很多病毒、为什么却活得好好的?

绝大部分蝙蝠是素食主义者,大部分以昆虫和水果为食,只有南美少数几种蝙蝠在饥饿时会以吸食牲畜血液补充热量,而且这些蝙蝠一般不攻击人类(因为只有在吸食大型牲畜血液时,大型牲畜不会因感觉到疼痛而对蝙蝠进行反击),在我国的地理条件下是不可能出现自然的吸血蝙蝠的。如果您不主动攻击蝙蝠是不会被咬的,只是要注意蝙蝠粪便能传播多种呼吸道传染病,所以还是请消防或者林业部门帮您把这群家伙请出去吧。

查看详细

蝙蝠属于什么类中鸟类吗?

哺乳动物,不是鸟类

它们没有羽毛,也不生蛋.它们是哺乳动物地缘由:雌性产下幼仔,用乳汁哺育.

蝙蝠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它飞行用的翼和鸟的翅膀不同,蝙蝠的翼是在进化过程中由前肢演化而来,是由其修长的爪子之间相连的皮肤(翼膜)构成.蝙蝠的吻部像啮齿类或狐狸.鸟没有牙齿,但蝙蝠有.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8 热度: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