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芫花甘遂的一系列特点

大戟的鉴别要点,以及芜花的一系列作用,还有甘遂的一系列作用,给大家以区别,更加了解大戟芜花甘遂的一系列药用价值,和特点所带给我们的不同的疗效,因而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些医药的价值,能够帮助我们掌握这些药物的使用价值。了解其形态特征能够更好的认识这些药材。

大戟芫花甘遂

芜花具有一系列的作用,有利尿作用,镇咳、祛痰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对动物离体肠段的影响,对大白鼠肠蠕动的作用,抗生育作用,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作用,抗白血病作用,抗菌作用。鉴别大戟要点有三:一是根圆柱形有分枝,头膨大有地上残茎;二是表面棕褐色,具明皱纹;三是质坚硬,断面黄白色、纤维性,味微苦。其余几种:红大戟圆锥形或纺锤形,红棕色;草大戟多为向内卷的根皮;棉大戟根为膨大圆锥形或纺锤形[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形态各异,较易区别。

甘遂具有泻下作用,利尿作用,引产作用。具有显微鉴别以及理化鉴别。根横切面:残存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散有类圆形、类三角形、类方形、长方形或多角形的厚壁细胞,并有乳汁管。韧皮部宽阔,近形成层处筛管群较明显;有乳汁管。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至10余个相聚,放射状排列;射线宽2-10余列细胞,亦有少数乳汁管分布。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粉末特征:类白色。淀粉粒单粒球形或半圆形,直径5-34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

无节乳管含淡黄色微细颗粒状物。厚壁细胞长方形、棱形、类三角形或多角形,壁微细颗粒或非木化。具线纹孔导管多见,常伴有纤维束。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冷浸24h,滤过。取滤液2ml,置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加醋酐1ml溶解,浆溶液置试管中,沿管壁加浓硫酸1ml,两液界面出现紫红色。

甘遂和甘松一样吗?

甘遂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性味苦、寒,有毒;功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消肿散结,外用可治痈肿疮疡。甘松为败酱多年生草本甘松的干燥根茎及根;性味辛、甘、温;功能行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用于中焦寒凝气滞,脾胃不和,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查看详细

甘遂,大戟,芫花可以治疗肝腹水吗其作用原理是?

我治疗过一些肝腹水患者。甘遂、大戟、芫花三味要都是注水药。我觉得没必要三味同用,就用甘遂一味即可,千万不可过量。肝腹水一消失,马上停药,不可经常服用。身体虚弱者慎用。再说甘遂也只能去除腹水,对肝脏没有疗效。最基本的还是要治肝,护肝、养肝。查看详细

一起来了解甘遂作用有

经常会在电视剧里看到山野里人少的地方会生长特别神奇的中草药,既有治病救人的神奇功能,也有置人于死地的毒性,其实大多数时候,并不是这株植物本身有毒性,而是正好跟另一种元素相碰撞,结合出了新的东西,是有毒的;而这样的植物也不在少数,首先林子里鲜艳的不知道名字的蘑菇就千万不能吃,由此引发的事故真的太多了,今天要介绍的甘遂也需要休息,来看甘遂作用和禁忌都有什么?

甘遂作用

多年生草本,高2.5~40厘米,全株含白色乳汁。根细长而弯曲,部分呈连珠状,外皮棕褐色,其上生有少数细长的侧根及须根。茎丛生,直立,基部淡红紫色。叶互生,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5~9厘米,宽4~10毫米,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总花序顶生,有5~9伞梗,每伞梗再二叉状分枝杯状聚伞花序总苞钟状,先端4裂腺体4,生于裂片之间的外缘,呈新月形雄花多数,长短不等雌花l,位于总苞中央,子房3室,花柱短,顶端3裂,柱头头状,微2裂。蒴果近球形。

本品为峻泻药,用于治胸水及腹水有较好的疗效,但与甘草配伍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单用即有效,也可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现代药理试验表明,甘遂可刺激动物肠管、显著提高肠管紧张性、增加肠蠕动而引起泻下作用。另还有明显的利尿和引产作用。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配人参(或党参)、虫笋尖、黑牵牛、沉香、肉桂等遂水药和益气行气药,消肿效果不错。用于治疗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水,急性期如兼有实热症状:潮热、协痛、便秘、口燥而渴、心烦,属结胸证,单用甘遂效力不够,须配大黄、元明粉,方如大陷胸汤。用于治疗肾炎水肿(急、慢性肾炎均可)。甘遂6g,研末,放入雄猪腰(肾)中,其外以竹纸包裹,用水沾湿竹纸,然后以火煨之,煨熟后把猪腰切成7片,每天服1片,旺旺服4~5片后便开始消肿。

禁忌有,孕妇忌用,一般服后病愈即予停服;宜用煨甘遂,或用醋制过者,因煨过后可减少其呕吐等副作用。又经醋酸作用后,可减少甘遂的毒性刺激作用。生甘遂毒性和泻下作用均较强,不宜应用;甘遂和芫花、大戟,传统经验忌与甘草配伍,但现代的初步实验结果还很不一致。有些报道指出,据家兔试验,甘遂(或芫花、大戟)配甘草,服后呼吸、心跳、体温、瞳孔反应、胃肠功能并没有产生特别的变化,但另一些实验则证明了甘遂与甘草配伍随用量比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应。用量多作丸散用,粉剂每次0.3~0.6g,最多0.9~1.5g装入胶囊内吞服,否则易发生恶心、呕吐。也可用水煎(常用量1.5~3g),但效果一般不理想,有时用到4~12g也不一定有泻下作用。现代实验已证实甘遂的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故前人不以甘遂汤剂是有科学根据的。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0-18 热度: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