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贝母有哪些特征?

(常维春)

平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因其地下鳞客扁圆盘状,形如聚贝子,又兼扁平,故名平贝母。我国东北三省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长白山脉,东经123°—135°,北纬40°—48°的湿润山脚坡地阔叶林带及河谷两岸,海拔多在1000m以下。人工栽培平贝母主产于吉林省通化地区、延边地区、吉林地区及辽宁丹东地区、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地区等,栽培面积达二万余亩。由于平贝母的繁殖系数高,产品质地优良,在全国贝母商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已有山东、河北、江苏、陕西、河南、江西等十八个省区引种试栽。吉林省通化地区平贝母,不仅栽培历史悠久、面积较大,而且具有丰富的栽培经验,对全国贝母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以鳞茎入药,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西贝素、贝母辛、平贝碱甲、平贝碱乙。此外平贝母鳞茎还含有大量淀粉、蔗糖和甾醇甙、单糖类、挥发油等。近几年来,根据分析发现平贝母全株均含有生物碱,尤以花蕾含量为最高。由此可见,平贝母全株均可入药。味微苦,性微寒。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能。主治肺热咳嗽,痰多胸闷。目前多制成川贝精散,川贝精片等制剂,畅销国内外。

一、形态特征

株高30—60cm。鳞茎扁圆形,由2—3个鳞瓣合抱而成,茎直立,圆柱形,表面光滑无毛,有粉霜。叶片15—25枚,茎中下部的叶片常轮生,上部叶常对生或全为互生,无柄;叶片披针形、狭披针形至线形,顶叶小而成卷须状,叶长5—10(15)cm,宽2—6。5cm,先端不卷曲或稍卷曲。单花腋生,每株1—3朵,最多可达6朵。花冠黄绿色带紫色网状斑纹,呈钟状下垂,被片6枚,长椭圆形,二轮,长约2。5cm,宽约1。3cm,内轮稍短而狭;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雄蕊6,花药黄色,花柱具乳突,柱头3深裂,裂片长5mm。蒴果倒卵形,顶裂,三室,具6纵翼,内含100—150粒种子(图14—53)。

图14—53平贝母形态图

1。地下鳞茎2。地上茎3。花4。花的剖面

二、生物学特性

(一)原产地的气候土壤及平贝母的生长习性

平贝母原产地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2—5℃,1月份平均气温-20—17℃,绝对低温达-37℃以下;7月份平均气温为20—23℃,温度年较差为40℃左右。终霜期5月中、下旬,初霜期9月中、下旬,无霜期100—12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750—,多集中7、8、9三个月。平贝母多生长在土层较厚,质地疏松、结构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黑钙土上,土壤含水量多在20_30%左右。

平贝母是一种早春植物,喜凉爽湿润气候,怕干旱炎热。早春化冻即萌发出土,气温13—16℃时进入生长茂盛期。地上部生长期极短,从出苗到枯萎,4月上旬至6月中旬只有60天左右;8月上旬—10月上旬完成更新芽及新根的分化生长。在较凉爽的春秋两季生长迅速,夏季生长分化缓慢,冬季休眠。因此,春秋季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是平贝母增产的保证。平贝母耐寒性很强,越冬芽在冬季-37。2℃的情况下不发生冻害;然而夏季却怕高温干旱。当气温达28℃以上,鳞茎分布的土层即地表以下7—15cm处地温达20℃以上时,地上植株枯萎,地下鳞茎进入缓慢分化阶段。由于高温对鳞茎的越冬芽形成不利,因而需种植遮荫作物。8月上旬以后,平贝母鳞茎又开始活动。随着气温下降,更新芽、子贝、新根等迅速生长发育。到结冻前,更新芽可达1—1。5cm长,新根也已发育完全,为翌春早期出苗做好准备。

(二)平贝母的生长发育

1。平贝母的个体发育

平贝母从种子播种到开花结果需4—5年时间,从幼苗到成株形态有显著不同,可分以下几个时期:

(1)线形叶时期

一年生苗只生长一片线形叶,先端常弯曲成半环状,长约5cm,宽0。5—1mm,基部圆球形小鳞茎径约2mm,鲜重25mg。

(2)“鸡舌头叶”时期

指二三年生苗,叶如鸡舌头,二年生叶长10cm以上,宽3mm,鳞茎径4mm。三年生叶长10—15cm,宽4—10mm,鳞茎为玉米粒大小,鲜重0。9g左右。

(3)“四平头”时期

指四五年生植株,开始形成明显的地上茎,高约8—20cm,叶披针形,长8—10cm,宽6—8mm,3—9片叶互生,状如十字,故名。鳞茎扁球形为榛粒大小,直径1—1。5cm,鲜重0。8—1。5g。

(4)“灯笼竿”时期

即五六年生后开始开花时期,株高可达30—60cm,叶腋生出1—3朵钟形花,颇似灯笼,故名。鳞茎扁圆盘状,径约1。5—2。5cm,鲜重3—6g,大量分生子贝,10—30个不等。为平贝母成龄期。七年生植株新鳞茎开始减少,重量也相应减轻。九年生植株可能不形成新鳞茎,只形成一些子贝(图14—54)。

图14—54平贝母各生长发育时期

1。种子繁殖的一年生植株——“线形叶”2—4。二、三年生植株一“鸡舌头”5。四、五年生植株一“四平头”6。五、六年生以上植株——“灯笼竿”

2。平贝母的年生长周期

可分为种子出苗期(有性繁殖),鳞茎出苗期,展叶期,开花期,结果期,鳞茎更新期,枯萎期,更新芽分化期,休眠期。

(1)种子出苗期

平贝母种子有下胚轴休眠习性,当年播种并不出苗,在完成胚形态后熟后尚需经过一定的低温时期,打破下胚轴休眠,于第二年4月中旬方能出苗。出苗所需温度大约在3—5℃左右。

(2)鳞茎出苗期

一般为3月下旬—4月上旬,出苗所需温度为2—4℃。

(3)展叶期

一般为4月上旬—4月中旬,此时温度为3—5℃。

(4)开花期

平贝母在越冬芽分化过程中就已形成明显的茎、叶、花蕾,因此出苗后便顶着花蕾生长,展叶即现出花蕾。此时,雄蕊有4个花粉囊,药室中发育着许多花粉母细胞;而雌蕊中的胚珠已具内外珠被,并发育出大孢子母细胞或者已形成二核胚囊。直到5月上旬,当温度达到10—14℃时开始开花,花粉囊破裂后散出花粉;雌蕊中的胚珠处于初生四核胚囊阶段。就一朵花来说,雌蕊发育比雄蕊晚。花期7—15天。

(5)结果期

由开花、结果到果实成熟约需一个月左右的时期,于6月上、中旬陆续成熟。此时日平均温度为17—19℃左右。

(6)鳞茎的更新

开始于种子繁殖的五年生植株,其鳞茎为合轴更新结构。主茎死亡后,靠主茎侧方的1—2个芽来更新。更新芽一般有6片芽苞叶,春季萌发后,由最内2—3片芽苞叶逐渐肥厚而成新鳞茎。最外两片肥厚芽苞叶在萌发前养料已耗尽,第三、四两片芽苞叶则成为褐色膜片包在新鳞茎外方。到4月下旬或5月上旬母鳞茎养料耗尽成为空壳,新鳞茎则进一步生长,直到地上部枯萎。四年生以上鳞茎有两个更新芽,可分别形成两个新鳞茎。

对单株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如叶面积测定表明,新鳞茎增长与叶面积密切相关,据5月15日测定,平贝母单株叶面积达84。1cm2时,单个新鳞茎重由5月5日的43%增加到67%,10天增重24%,后期由于果实的形成,茎秆的木质化,新鳞茎在单株总干重中的比例有所下降。

(7)枯萎期

6月上、中旬当日平均温度达20℃左右时,植株地上部分别进入枯萎期。一般四年生以下植株如连续两天地温为18℃时即回苗,而灯笼竿要连续两天地温为20℃时才回苗。平贝母的生长发育主要受气候的影响,也受其它因素如土壤中水分状况的制约。

(8)更新芽及新根分化期

第一年形成的腋芽原基越冬后,经春天萌发到叶枯时已分化出4—6片芽苞叶及数片幼叶,6月中旬主轴伸长,又分化出数片幼叶,此时地温18—21℃,7月上旬分化出。花原体(图14—55),7月中旬出现花被,7月下旬出现雄蕊,8月初已,出现第二、三枚花原基,此时地温21℃左右。

图14—55平贝母花芽分化

1。6月25日更新芽纵切面示更新芽在第二年6月仍为营养芽2。7月初更新芽纵切面示更新芽在第二年7月初开始转化为花芽3—4。7月15日花芽纵切面,示7月中旬形成内外花被和雄蕊原始体5。8月初花芽纵切面示出现第二花原基6。8月下旬花芽纵切面示雄蕊已分化出花药花丝,雌蕊出现较晚8月下旬雌蕊明显可见,而雄蕊已分化出花药花丝。自9月起新芽已高出鳞茎,9月中旬已形成两朵花,9月下旬雌蕊伸长。11月上旬更新芽已高出鳞茎1。5—2cm;花被长5mm以上;雄蕊花药长3—6mm,花丝长0。05mm;雌蕊长2。4—5mm,柱头3裂,花柱尚未伸长。

更新芽在分化花原体的同时,8月下旬形成新的腋芽原基。早在6月末至7月初于更新芽一则还形成一个腋芽,并在9月下旬又形成叶芽原基(图14—56)。

图14—56结冻前更新芽的形态

1。芽苞叶2。叶3。花原体4。母鳞茎5根6。地上残茎7。腋芽8。子贝

鳞茎目9月起长出新根,结冻前长达2—5cm,为翌年早春出土生长打下基础。

(9)休眠期

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土壤封冻,植株休眠。

(三)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

平贝母的有效成分含量随年生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不同而有变化。据吉林农大王俊翔、李树殿等人研究结果表明:平贝母自出苗到枯萎,整个生育期不同器官的生物碱含量变化与浙贝生物碱含量变化趋势相同。母鳞茎干重逐渐下降的同时,生物碱的百分含量也逐渐下降;而随着新鳞茎的日益增大,生物碱的百分含量也随之提高。以5月上旬的0。29%为最高,而5月中旬后,生物碱的百分含量则有所下降。但由于鳞茎的绝对重量在不断增长,这意味着生物碱的绝对含量也随鳞茎的膨大而增加。茎秆生物碱含量以幼茎较高,随着茎秆的木质化直至祜萎,生物碱含量则明显下降。到了花期,总生物喊含量以花蕾为最高,刚开的花次之,盛花期又次之,但仍比新鳞茎的含量高。根据分析,平贝母全株均含有生物碱。

平贝母地下鳞茎随生长年龄的不同,其生物碱含量稍有变化,“四平头”鳞茎的生物碱含量低于“灯笼竿”的鳞茎。因此确定平贝母的适宜采收期为“灯笼竿”阶段,即有性繁殖的5—6年生为最佳采收期。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施肥

1。选地

选地适当与否,是平贝母获得丰产的关键。栽培平贝母最适宜的土地是疏松、湿润、比较肥沃的腐殖质土或黑油沙土。在这样的土地上栽培的平贝母品质好,产量高。忌沙土,盐碱土和低洼易涝的土地。选地最好背风向阳,靠近水源,以便浇灌。前茬作物以豆茬或玉米茬为好。如选坡地,坡度一般不应超过10度,并挖好排水沟,防止水土、粪肥流失而影响平贝母的长势和产量。

2。整地

一般地区可于4月下旬—5月上旬进行翻耕晾哂,随后耙碎整平。土壤越疏松,土地越平整,越有利于平贝母的生长发育,也易获得较高的产量。

3。作畦与施肥

栽培平贝母一般采用畦作。作畦的顺序是挂畦串→挖畦槽→施底肥→垫床土。

(1)挂畦串

在整平的场地上,根据地形用绳量出畦床的形状。畦宽1。2m,作业道宽50cm,畦高、畦长根据地势地形而定。一般地势高的地方畦床可矮些,地势低的地方畦床应高些。通常15—20cm左右。

(2)挖畦槽

把畦内的土起出6—9cm深,翻到作业道上,使畦床成浅槽形。

(3)施底肥

平贝母是喜肥植物,因此必须施足底肥,否则影响产量(表14—58)。

表14—58施底肥对平贝母产量的影响

注:本表中产量系指直径1。5cm以上种球。

施底肥的目的,一是增加土壤肥力,二是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以利于平贝母生长发育和增加产量,三是便于起收,避免深浅不匀。

施肥的种类,以腐熟的猪粪、鹿粪、马粪最好,其次是堆肥和炕土、腐熟大粪等。切忌施用生粪和块粪,否则施后发酵生热,会烧伤贝母鳞茎和须根而导致腐烂。

施肥时,把粪肥铺在挖好的畦槽底上约3—6cm厚,摊匀即可。

(4)垫床土

将挖畦槽时放在作业道上的土,打碎土块后平铺在底肥上,厚度3cm左右,然后用耙子摊平耙细。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混拌腐殖土或复合肥、腐植酸铵等。

(二)繁殖方法

平贝母生命力强,繁殖率高,既可有性繁殖,又可无性繁殖。用种子繁殖一般需6年左右方能收获;而用鳞茎繁殖1—2年便可收获,故生产上多采用鳞茎繁殖法。

1。有性繁殖

(1)种子的生理特性

平贝母蒴果成熟后,沿果缝向外开裂。散出种子,种子呈扇形或钝三角形,刚熟时为黄绿色[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干后褐色,长、宽0。3—0。4cm,厚度不足O。1cm。边缘具种翼,内含种仁,种仁绝大部分被胚乳占据,胚乳由多数薄壁细胞组成。种子千粒重约3g左右。

果实成熟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仅在种子先端处有少数未分化的胚原细胞。采种后随即播种,当湿度为30—40%,温度降至20℃以下时,胚原细胞方开始分化,逐渐形成线形胚,此期约经60—80天,称为胚后熟期。当种子层土温降至10℃左右时,线形胚充满种子,下胚轴迅速伸长,形成初生根。胚根从种子尖端种孔伸出,至结冻前初生根长可达2cm以上。由于平贝母种胚有下胚轴生理休眠特性,当年并不发芽出土。经过晚秋或早春一定的低温时期,待翌年4月初,温度达2。5℃以上时开始生长;于4月15日—20日气温达6℃以上时,一片线形叶出土。

(2)种子繁殖方法

平贝母种子于6月上、中旬陆续成熟,种子采收后稍晾干便应立即播种,否则会降低或丧失发芽力。并且播种过晚,种胚来不及完成形态后熟,当年不能生出初生根,第二年不能发芽出苗。播种方法最好进行横畦宽幅条播,行距10cm,以便于田间管理;覆土1—1。5cm,播后床面覆草帘或树条,保持土壤湿度;周围设防风障,以防人畜践踏。如果播后遇干旱,可适当浇水或畦沟灌水,以利于种子后熟和发芽。

平贝母幼苗顶土能力弱,所以苗床要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肥沃之地,以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最好。pH为微酸性或中性。为提高幼苗顶土能力,亦可采用整果或按子房室分瓣播种法,按10×5cm的行株距穴播畦面上,覆细土2cm厚,再覆腐熟落叶碎末1—2cm,以利保墒。翌春出苗后,要加强管理,注意除草和灌水。5月下旬生长基本结束,小鳞茎进入夏眠,从而完成了第一个生长发育阶段。

2。无性繁殖

(1)子贝的发生、形成和生长

贝母属植物大部分靠鳞茎繁殖,浙贝、川贝、伊贝的无性繁殖系数很低。而平贝母在三年生以上植株的鳞茎上,均能形成许多小子贝。子贝是鳞茎上不定芽发育而成。一般多发生于肉质鳞叶的顶端、背部、基部及两侧边缘,也可发生于鳞茎基盘上、下方。发生部位虽然不同,但均由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种子繁殖的植株,一般三年生以上的鳞茎就能形成子贝,但数量少,大鳞茎产生的子贝多。就单株鳞茎观察,一般鳞叶顶生子贝发生时间最早,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叶枯前后发生,并且数量也多,约10—20个不等,体积较大;鳞叶背生子贝形成时间晚于前者,体积最小,数量也少;鳞叶基生子贝发生时间较晚,一般7—8个,体积略小;鳞茎基盘上、下方发生的子贝数量较少,发生的时间也较晚,但它们生长迅速,很快超过其它部位所发生的子贝。因鳞茎基盘上有发达的输导组织,能较快地获得营养物质所致。子贝也可在芽苞片上形成,然而它是在芽尚未形成新鳞茎时已提前在母体内形成的,可称为胎生子贝,其体积不大,数量极少。

子贝的生长:子贝形成后不断生长增大,9月始生长较快,部分子贝萌发成苗。此时,子贝具有3片鳞叶,1片幼叶的叶鞘基部包围着肉质鳞叶,中央为生长锥,有的还从鳞茎基盘上长出幼根,入冬后休眠,翌年春随母鳞茎萌发或稍晚之萌发,长出一片具长叶鞘的鸡舌头叶,并有数条幼根,此幼株一般于5月上旬脱离母体而独立生活,直至叶枯后采挖,然后按大小分级栽培。

(2)栽种

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平贝母地上植株枯黄至枯萎时挖取鳞茎,按大、中、小分成三级。大者(直径1。5cm以上)加工入药,中者(直径0。8—1。4cm)、小者(0。7cm以下)做种栽分别栽种,随挖随栽,如不能及时栽种,应暂放入潮湿的沙土中分层贮藏。但最迟必须在8月末以前栽完,否则鳞茎生出新根和更新芽,栽时容易折断,且由于堆放时间长,呼吸消耗养分,晚栽也不利形成新根,越冬芽亦瘦小,这些都会影响翌年生长,甚致影响产量。

栽前将起出的种鳞茎用筛子筛选,挑出病鳞茎和破损者,按大、中、小分别栽种。分级栽培的好处是种用鳞茎大小一致,便于栽培管理。同级种栽生长大体一致,便于在达到采收规格时同期采收,减少对较小鳞茎发育的损害。如高粱粒大的鳞茎栽后约三年采收;玉米粒大的栽后两年采收;榛子粒大的栽后一年采收。

平贝母植株矮小,又无分枝,适宜密植。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又能增强平贝母的抗旱能力,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而分级栽培恰好能按种用鳞茎大小合理密植。故播种量根据鳞茎大小而定,在合理密植的情况下,平贝母产量与栽种量成正比关系(表14—59)。一般栽种量为:小种茎(高粱粒大小)125—200kg/亩,中种茎(玉米粒大小)200—300kg/亩,大种茎(榛粒大小)300—400kg/亩。

表14—59不同栽种量与产量的关系

栽植方法有横畦条栽,大、中种茎行距5—10cm,株距5cm,小种茎按3—5cm的株行距栽植或宽幅条栽,力求均匀,使种茎间不互相挤在一起。

撒栽将畦床上层土壤挖到作业道上,挖深3—5cm,将小种茎漫撒在畦面上,株距保持1—1。5cm为宜,然后将挖到作业道上的土再均匀的覆在床上。覆土厚度按种栽大小约4—6cm。覆土后耙匀耧平。床面中部可稍高些,以避免积水,否则鳞茎发病腐烂,造成减产。栽植后在床面上一般要覆上2—3cm厚的盖头粪。盖头粪的作用:夏季可使土疏松,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缓冲土壤温度;冬季可防止土壤冻裂,保护鳞茎安全越冬;翌春贝母出苗后,可增加土壤肥力,以满足贝母高肥要求。盖头粪的种类:以腐熟的鹿粪、马粪、猪粪较好,其次是枯枝落叶和堆肥。没有粪肥也可铺施腐殖土。

在完成平贝母栽植的上述程序后,其底肥、垫床土、贝母鳞茎、覆土及盖头粪的层次如图14—57所示。

图14—57平贝母床横断面示意图

1。盖头粪2—3cm2。覆土层4—6cm3。平贝母鳞茎4。垫土层3cm5。底肥层3—4cm

(三)田间管理

1。除草与松土根据平贝母植株矮小,出苗较早(3月下旬—4月上旬),生长期短的特点,田间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防除杂草。早春,平贝母未出苗前(3月中、下旬)清理田园,搂出残株茎秆、杂草等杂物。平贝母出苗后结合除草要进行浅松土,以防土壤板结。在生长期间做到有草就拔;平贝母地上植株枯萎以后有草就铲,但要浅锄,不宜过深,以不伤害地下鳞茎为标准。一般生长期内进行一次松土、二次除草即可;枯萎后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2—3次松土除草工作。

也可应用除草剂灭草,根据特产研究所试验,应用效果较好的有西马津、阿特拉津、扑草净等,其次为二甲四氯75g/亩和五氯酚钠500g/亩;二甲四氯50g/亩和扑草净50g/亩混用,其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方法是早春贝母出苗前,结合铲除越冬杂草用50%西马津或50%阿特拉津每亩100g兑水200kg进行地面喷雾处理,则贝母生育期间可不再进行除草管理;贝母地上植株枯萎后使用50%西马津或阿特拉津每亩150g兑水200kg进行地面喷雾处理,夏秋两季田间基本无杂草(小根蒜除外)。

2。灌溉

平贝母生长期短,生长迅速,其整个生育期正逢春旱阶段。为保证平贝母正常生长发育,获得稳产高产,可在春旱时(5月中旬至6月上旬)浇1—2次透水,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灌水。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松土,防止地面板结和龟裂。秋季如遇干旱影响鳞茎分化,亦应适当浇水或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3。排水防涝

平贝母鳞茎最怕积水。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要挖通排水沟,进入雨季后,要经常检查,如有积水,及时排除,以免引起鳞茎腐烂。

4。追肥

平贝母是浅根系须根植物,地上部分生长时间非常短促,约为两个月左右。为了促进鳞茎生长达到丰产的目的,栽培上必须注意两个环节:一是新鳞茎的形成期,即从出苗到母鳞茎的消失期间,需要充足的肥料,为母鳞茎根系的发育和新鳞茎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是栽种前一定要施足底肥。二是新鳞茎的生长后期,主要依赖于植株叶片创造的同化产物。因此自5月起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追肥,以增加叶面积和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制造更多的同化产物以达到鳞茎丰产。

根据试验结果,平贝母可以施用速效性肥料如硝铵、腐植酸铵、过磷酸钙等,追施上述肥料均有一定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17—50%。如追施硝酸铵150g/m2,腐植酸铵200g/m2,其增产效果在40%以上;同时对有效成分含量也有一定影响,可比对照提高生物碱含量3—18%。

追肥一般在早春平贝母出苗后,展叶前进行。于贝母行间开浅沟(隔一行开一行),将肥料掺土均匀施入沟内,覆土即可。亦可在平贝母展叶后浇施稀薄的豆饼水,或2%的过磷酸钙水液进行叶面追肥。

5。种植遮荫作物

平贝母属早春植物,耐寒、喜凉爽湿润的气候。6月上旬当地温达16—18℃时,植株地上部分便开始枯萎,继而转入地下鳞茎活动期。在此期间,鳞茎要完成更新芽的分化及子贝的分生生长等,因此要及时种植遮荫作物,以创造平贝母鳞茎一系列分化所需要的适宜生态条件。否则地面裸露,土壤干燥,地温过高等都会阻碍更新芽的正常分化,以致影响下一年的生长发育。同时地面裸露,容易造成杂草丛生,也会影响平贝母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由于平贝母是短季作物,5月下旬—6月上旬地上部分已枯萎,因此种植遮荫作物可以经济地利用土地,达到粮药双收的目的。

遮荫作物的种类以大豆、玉米为主,南瓜、苏子次之,忌黄烟、大麻、大蒜等。据调查,以大豆为遮荫作物的贝母田,由于大豆直根性,侧根少,对贝母影响小,其根瘤还可提高土壤氮的含量,有利于贝母的生长;大豆枝叶繁茂,遮荫能力强,能有效地控制杂草生长,为平贝母鳞茎的正常分化创造有利条件。玉米作遮荫作物,虽然遮荫作用强,但由于根系大、不易腐烂,往往影响根际周围的贝母出苗和生长,所以多种在边床或作业道上。大麻虽然遮荫能力强,杂草也较少,但由于侧根发达,根系布满田间,吸肥能力强,需水量又大,往往造成贝母地干旱板结,影响贝母生长发育,其产量仅为大豆作遮荫作物的贝母田产量的33。3%,为玉米作遮荫作物的贝母产量的36。7%。大蒜、甘蓝等遮荫能力弱,病害多,因此不适合作贝母的遮荫作物。经验证明,以大豆作遮荫作物的贝母无论株高、茎粗,还是鳞茎重量均好于其它遮荫作物的贝母;其生物碱含量比单纯间作玉米的高20。72%,因间作大豆可提高土壤含氮量,而氮素是合成生物碱的必要元素。

种植遮荫作物的时间,对当年不起收的贝母田,如留种田或栽植小鳞茎的田块可适时早种遮荫作物,一般按大田播种期或稍推迟一些时间均可。对当年起收的贝母田,可在床边适时种植玉米,待贝母鳞茎起收移栽结束后,于床面种植晚菜豆等。

种植方法目前产区多采用床边种玉米,床面种2—3行大豆的形式,均以穴播为好。玉米株距30—40cm,大豆行距25—30cm。

6。架设风障

在风沙较大的地区,平贝母出苗后容易遭受春季风沙危害,特别是留种田地上植株往往被风刮断或伏

河南气候能种平贝母吗?

气候类型即地区的自然条件,一般因为阳光直射与斜射[1]  、季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低而形成。它是分地域分类型的,各个地方气候类型是不一样的。

气候类型没有特定的纬度区域限制。全球气候可大致划分为11个类型:寒带冰原气候、寒带苔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查看详细

平贝母锈病是如何发生的?

锈病是平贝母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早春出苗展叶后即在叶背、叶柄和茎上散生暗褐色小疱斑,后周围表皮翻卷,露出冬孢子堆。叶背及茎基部病斑稍隆起,圆形至长椭圆形,橘黄色,长有成丛的杯状黄色锈孢子器,在叶面等部位锈孢子器间长有黄褐色的性孢子器。该病主要为害平贝母叶片和茎。病原菌以冬孢子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次年产生担孢子引起初浸染。春季在新生嫩叶、幼苗茎上形成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散出大量的锈孢子,为害叶、茎后产生冬孢子堆及冬孢子。该病在管理粗放、植株生长过密及阴湿地块容易发生。5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防治方法:(1)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2)合理密植,增施底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3)展叶后连续喷洒20查看详细

平贝母甘肃省兰州市能种植吗?

平贝母甘肃省兰州市能种植,野生平贝母多生于山区林下或溪流两岸土质疏松肥沃、较湿润的环境。性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怕干旱及怕高温。在黑龙江省玉泉等地,冬季经历--37.2℃低温严寒后,种植的平贝母能安全越冬。喜质地优良的砂壤土,而黏土、砂地与低洼地、盐碱地均不宜种植。早春土壤解冻,平贝母苗即萌发出土,地温2~4℃即开始抽茎,13~16℃时进人生长茂盛期。气温达28℃以上,地表下7~15cm土层土壤温度达20℃以上时,地上部植株枯萎。地下鳞茎进入休眠期的缓慢分化阶段,由于鳞茎在休眠期间不耐高温,所以需要遮荫,以降低土壤温度,并保持土壤水分,使贝母安全度夏。平贝母从出苗到枯萎,历时仅60天左右。8查看详细

大兴安岭能种植平贝母吗?

大兴安岭能种植平贝母,野生平贝母多生于山区林下或溪流两岸土质疏松肥沃、较湿润的环境。性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怕干旱及怕高温。在黑龙江省玉泉等地,冬季经历--37.2℃低温严寒后,种植的平贝母能安全越冬。喜质地优良的砂壤土,而黏土、砂地与低洼地、盐碱地均不宜种植。早春土壤解冻,平贝母苗即萌发出土,地温2~4℃即开始抽茎,13~16℃时进人生长茂盛期。气温达28℃以上,地表下7~15cm土层土壤温度达20℃以上时,地上部植株枯萎。地下鳞茎进入休眠期的缓慢分化阶段,由于鳞茎在休眠期间不耐高温,所以需要遮荫,以降低土壤温度,并保持土壤水分,使贝母安全度夏。平贝母从出苗到枯萎,历时仅60天左右。8月中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4 热度:532